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时间:2025-11-27 21:42:13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夏日绝句”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3、理解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剌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4、朗读并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字,却是精髓的凝练。这首诗起调高亢,诗人在一开始就表明了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立功业;死了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可是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不顾百姓死活;在此情景下,诗人忆及当年英雄项羽,突围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渡江回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宁死不屈,杀敌数百后自刎。全诗用质朴的语言,无情鞭挞、谴责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铿锵雄健,透露出诗人满腔激愤感慨。

重点难点: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领会理解古诗内容。

2、通过合作交流,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渲染

播放MTV《霸王别姬》

二、导入:

1.师:古今中外,你知道哪些英雄?

中国人向来成王败寇,但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战争,曾出现过这样一位大名鼎鼎、叱咤风云的英雄,他却是因失败告终,而倍受尊崇的悲剧式人物,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你了解项羽吗?

2.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文章评述过项羽,其中最著名的是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历史上女性作家本就廖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诗词创作方面,她的盛名不仅可与宋朝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比肩,甚至可直追前代大师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女词人,共同欣赏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

3.了解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居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

三、品读体会

1、通读《夏日绝句》

同学们,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读起来壮怀激烈,铿锵有力。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正音,如“为”念第二声。)

(1)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2)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一、两人)

(4)听示范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重难点词语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2)注释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没有苟且偷生地回到江东。

3、整体感受诗歌的味道,读诗不但要读出味道,更要去体会诗给带给我们的那种情绪,那种感觉。这首诗给我们什么感受?(慷慨悲壮)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你找到了吗?(人杰、鬼雄)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鬼雄:鬼中的英雄、)

4、成语词典中有两个成语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猛,无人能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5、读了这两个成语,联系前两句诗,你对项羽有何感慨?(项羽认为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不管是生还是死,都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就是项羽的本色。)

6、指名读这两句诗。(慷慨激昂,坚定有力)这两句诗“惊天地,泣鬼神”,八百年来令多少男儿汗颜,自愧不如。请全体男生再来念一念这两句诗。

7、同学们,最令人心动、最令人感慨的还是第四句诗“不肯过江东”。江东,是指江南的东部,江东是项羽的老家。当年,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南征北战,项羽是江东的骄傲。江东的父老乡亲都盼望着项羽胜利归来。可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呢?

8.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段悲壮的历史。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赦赦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此时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项羽见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的这一首《垓下歌》,既是历史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虞姬为了让项羽不再有牵挂,唱完《垓下歌》拔剑自刎。相传当年虞姬自刎后,她流血的地方开出来的花无比娇艳,从此就被叫做了虞美人。项羽悲痛万分,在仓促间只好草草掩埋了虞姬,随即项羽带兵连夜突围,被汉军追至乌江边,乌江亭长说江东还是霸王的地方,汉军没有船,让霸王渡江,日后东山再起。项王说,自己当年与 ……此处隐藏21418个字……心长、意味深长的语气读诗。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味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互文”修辞手法及典故的意思。

课前准备

查找王昌龄资料、了解边塞诗,做好预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边塞诗呢。

谁来说一说。

生: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生: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断复习,能增加我们能的知识储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另外一首边塞诗的名篇——(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翻开语文书72页。

二、初读诗文,了解诗意

1、解题

师:你是如何理解《出塞》这个题目的。

生:出塞sài。塞,边塞。出塞就是到边防线去守卫边疆。

2、了解诗人

师:学习古诗,做到“知人论世”非常重要。请同学们交流查阅的作者资料。请你从资料中筛选出一句最重要的分享给大家。

生:“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王昌龄:(698——757)自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尤擅长七绝,其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早年贫困,30岁时,中进士做官,安史之乱被闾丘晓刺杀。

师:认识了这位伟大的诗人,下面我们就一起品读他的诗歌。

3、朗读整首诗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读书要求:

1、仔细读两遍。第一遍注意诗歌当中的一个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通顺、流利。

2、后一遍,画出并读出诗歌的节奏。

师:谁来读一读《出塞》。请你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得字正腔圆,请坐。

(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2个

师: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出示画好的节奏)

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

请仔细听老师范读一遍。想象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配乐《凉州曲》朗读)

师:谁想再来读一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三、 精读诗歌,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理解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看插画、抓关键词、想象和联想……

师:本文没有译文,就要结合课前预习的注释,插画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

1、 解释古诗中重要字词;

2、 流利说出古诗文的意思。

3、 全班汇报 (4分钟)

预设:

1、师:“秦时明月汉时关”怎么理解。

生: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师:“秦时明月秦时关,汉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月、关”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手法上叫做“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更突出战争持续时间之长。)

回忆历史,秦(公元前221年、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22,唐618——907历经千年,穿越时空的景物,关、明月写出了千年之久,战争一直没有停过。

你是否知道其他诗中有互文的诗句。

2、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典诗歌中许多描写明月的诗句: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诗人笔下的明月大多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3、师: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

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生齐读)

师: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联想到什么画面

生:守边将士思念亲人、亲人思念守边将士……

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是如何。

你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

4、师:俗话说,“国难思良将”,在战争频繁的边塞,守关将士也在盼望,他们在盼望谁呢。(师读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

生指名说,汉代飞将军李广

指名交流飞将军李广的资料。

师:你从这句诗的哪个词语看出他们非常需要这样一位将军。

生:“但使”

师:但使是什么意思。

只要

5、师:是啊。

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就叫做用典,这句话借用典故。为什么要用典。

生:含蓄、典雅,讽刺防军将帅骄惰无能。

如果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们会怎么说。

生:唐王朝的将士们,你们真是太无能了。

师:这样说,在表达效果上完全没有了诗歌的意境。

2、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生:对战争的憎恶,对良将的渴求。

3、这首诗与前一首《十五从军征》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表格呈现)

《十五从军征》老百姓、退役老兵

《出塞》从军将士

师:无论从哪个角度写,战争带给人们的都是无尽的苦难。

四、课外拓展

1、卢纶《塞下曲》

卢纶《出塞》

王昌龄《从军行》

2、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共有的特点: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3、师:(播放《凉州曲》)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诵读。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出 塞

(唐)王昌龄

明月 边关 悲

思良将 建功业 壮。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