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古诗

时间:2025-10-27 23:51:09
杨万里的古诗

杨万里的古诗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万里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万里的古诗1

《小池》

诗词人: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爱惜。

3、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4、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5、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6、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说明: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

其中“惜”、“爱”、“尖尖”在读的时候应拉长一点声,体现出那种意境来;

最后“立上头”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使听者回味无穷。

鉴赏:

这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词,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词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词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词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词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词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词抒发了诗词人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词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荷叶,未展开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今译]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赏析]诗词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杨万里的古诗2

古诗赏析——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写了_______、树阴、_____、_______四种景物,并用______、爱、_____、______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

2.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___________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4.“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泉眼、小荷、蜻蜓;惜、露、立;初夏时节荷花池塘

2、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3、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4、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杨万里的古诗3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儿童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注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铮:指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赏析:

一、二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说起来,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天寒才能结冰,冰块又是很凉的,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写出儿童不怕冷;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这是只有儿童才想得出的,而且是彩线,银锣,又很美。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说他手提银锣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 ……此处隐藏5815个字……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其三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其四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词牌名:好事近|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新柳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初入淮河四绝句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二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其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杨万里的古诗11

b jng xī h li yu zhōng,

毕竟六月中,

fēng guāng b yǔ s sh tng。

风光不与四时同。

jiē tiān lin y w qing b,

接天莲叶无穷碧,

yng r h huā bi yng hng。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

晓: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杨万里的古诗12

1、过扬子江二首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其一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其二

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崤函百二关。

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表金山。

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

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

2、夏日绝句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3、桑茶坑道中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4、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5、宿灵鹫禅寺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6、夏夜追凉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7、泊平江百花洲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8、稚子弄冰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9、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词牌名:好事近|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10、初秋行圃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杨万里的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