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猎人海力布》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猎人海力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猎人海力布》教案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教育。
2.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海力布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
(二)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的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然后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把让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
(二)再读课文,按以下段落要点划分结构段,并在小组议论。
1.猎人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
2.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她。
3.龙王把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再三叮嘱他,动物说的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4.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可怕的消息。
5.海力布把鸟儿的话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石头。
6.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三)再读课文,解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一边读,一边画出要点,再组织答案,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补充,教师订正,小结。
1.海力布明明知道,要是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就会变成石头,为什么他还是把鸟儿的话告诉给乡亲们呢?
2.先回答下面的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海力布平时是怎样热心帮助人的?
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说要怎样报答他?
龙王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又是怎样叮嘱他的?
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是怎样做的?
(四)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猎人海力布》教案2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学习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3、了解民间故事的相关知识,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这块石头是猎人海力布变的。
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请大家来看一看这个故事吧!(动画欣赏)
(二)整体感知
1、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经过: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2、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写下来吧。
3、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海力布是个乐于助人,有舍己救人品质的人。
(三)分析人物
1、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他急忙跑回来”告诉大家。
这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
2、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谁也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
可见海力布为乡亲们的安危十分担忧。时间就是生命,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3、海力布别无选择,他只有把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海力布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4、这篇民间故事赞美了海力布的什么品质呢?
这课赞美了海力布为别人着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5、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四)指导:
(1)叙事要清楚,交待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五)小结—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六)延伸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伙伴们听。(《梁山伯与祝英台》动画及歌曲化蝶欣赏)
(七)习题
(1)海力布平时是怎样热心助人的?
答:他打来禽兽,从不独自享用,总分给大家。
(2)龙王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又是怎样叮嘱他的?
答:白蛇叮嘱他:“您所知道的一切,一点也不许向别人说。如果说了,那时一定有危险。”
(3)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答:他听鸟说,明天这里附近的大山都要崩裂,洪水要泛滥。
(4)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是怎样做的?
答:为了救乡亲,他把如何得到宝石,如何利用它来打猎,又如何听见一群飞鸟议论和忙着逃难的情形,以及不能把听来的事情告诉别人,如果告诉了,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而死等等说了出来。
《猎人海力布》教案3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此处隐藏18405个字……,《猎人海力布》。板题。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对是写人的文章,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吗?(英勇无畏的杨子荣、机智勇敢的肖飞)那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一起到文中去体会。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方案: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出示检查要求:
2.预习汇报:通过预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预设:
(1)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3)困惑:本文表现了海力布什么优秀品质?怎么表现的?他怎么舍己救人的?
3.你们提出的问题有针对事件的?有针对人物的?还有针对作者写作方法的?看来你们是真的用心思考了,综合这些,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学习目标:
有一定速度的默读课文,能对故事中人物的行动有自己的体会,并在书中标注出来。学习作者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来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
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情朗读。
合作方式:
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交流学习所得。
预设:
1.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那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
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这是事情的起因,从中能看出小白蛇对猎人的敬爱和感激,及海力布的爱心,和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2.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小白蛇两次叮嘱为下文做下铺垫。
3.他急忙跑回家对乡亲们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三次与乡亲们的对话,表现了海力布当时的心情。
三、总结检测
人们怀念海力布,尊敬海力布更加爱戴海力布,将他的故事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而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呢?
检测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óuxiecuīcùqiānzhēnwànquè
()()()
chíyánzhèndìnɡkuánɡfēnɡnùháo
()()()
二、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有哪些动物。
2.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您什么都不喜欢,()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宝石吧。”
3.()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
三、加上适当的词把句子写具体。
1.人们纪念海力布。人们()纪念()海力布。
2.海力布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海力布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四、课内阅读。
速度课文。想一想,当相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首先想到什么,互相会说些什么?
课文读完了,对照课前的目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单元训练主线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创造性的复述故事作为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比较长,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海力布是怎样得到的宝石?宝石有什么用处?海力布得到宝石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他后来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
二、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即可。我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把语言组织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环节之后,我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说一说:你会在刚才讨论出来的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大框架下会加上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会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呢?这样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创造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创造复述后的答案)。对海力布的评价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能力,这是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课堂的表演者变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够严密,指向性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和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课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