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

时间:2025-11-25 13:06:11
《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语文要素】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

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再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精准指导。预设:“昂”“鼎”“崩”。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3.反馈指导: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确、读通顺了。

4.反馈预习指导:粗知课文大意。(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5.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2.反馈指导。

预设: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奇观: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具体写“我们”观潮的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部分1:第2自然段。大意: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平静。(板书:江面平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大意: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大意: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2.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预设: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去后”,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解决。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 ……此处隐藏23986个字……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一条白线,难道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仅仅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个句子,想一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

(提示学生重点理解“横贯”一词。与同桌讨论刚才同学提到的“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慢慢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生自由读,并与同桌讨论。)

(指导学生个别赛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了大潮汹涌而来的气势,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组壮观的图片。(师点击课件,出示画面,学生看着,不由自主地惊讶、赞叹。)

5、师:谁能谈谈你刚才的感受?(师点击课件出示: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师:大家看了画面后,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天下奇观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们听呢?大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生自述。)(请学生分别依据课文和画面,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了复述。)

【学法指导】: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三、知识拓展,深化教育

1、师:请大家当小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

2、师:当主持人可不容易,你们知道解说词在哪儿吗?对了,就在书上的三、四自然段,咱们就来个《话说钱塘大潮》的第二集《潮来时》。

(两名学生边点击课件“钱塘江大潮图片”边配解说词。)

3、小结: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板书设计

观 潮

远 潮来前 雄伟壮观(钱塘江潮)

潮来时

近 潮过后 有声有色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选做【创造实践】:

《观潮》教案14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海宁观潮最佳地段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镇海塔下观潮亭一带。在这里可看到"宝塔一线潮"的雄奇壮丽景象。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其入海口成喇叭状,每逢涨潮海水倒灌,水势受阻,形成著名的"钱塘潮".波澜

壮阔,气势磅礴古人赞曰天下壮观无。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大的景象。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仅剩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逐渐消失。

3.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腾起身子,变换着种种姿势,而那彩旗末梢却一点不湿,他们就是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事。

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头戴珠翠首饰,身穿绮罗衣裳的游人满目皆是,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观潮》教案15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

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板书:

天下奇观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⑴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⑵ 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⑶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⑷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⑸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⑹ 小组赛读。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⑴ 自己读一读:

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⑵ 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

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

(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看着屏幕。)

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

(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再学。

十、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观潮》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