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8-08 00:12:1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负数灵活地表示一些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地在数轴上找到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2.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负数的意义。具有数形结合的意识,深刻体会数轴形成的过程。

3.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和对0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负数

(1)情境激疑

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想想看,是什么?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相反”这个话题开始聊起:在咱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相反现象,比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车站上人们上车下车……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继续往下聊,走进数学你又有什么发现?

1. 今年开学,四年级转入15名同学,五年级转出15名同学。

2.在剪刀、锤子、布活动中,男同学赢了3次,女同学输了1次。

3.李叔叔做生意,三月份亏了3000元,四月份赚了8000元。

怎样用数学的形式来表示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呢?出示。

要求:简洁,是让别人也能一目了然。

汇报,可能有以下情况。

①直接表示 ( 简洁但不明了)

②用文字表示 (明了又不够简洁)

③用符号表示(简明、清楚,一目了然)

小结:现在人们就是用这种形式来区分意义相反的量的。

(2)认识正、负数。

你知道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

举个例子来说?+3你会读吗?

像(—2)这样的数呢?

怎么读呢

师介绍:加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减号叫

做负号。正数和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练习:读出下面的数

-100、+6.8、-1.8、36

为了简便,+36可以写为36。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正号都可以省略。师板书。

得出: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用……来表示。

二、丰富新知,介绍负数历史。

同学们,我们今天从“相反”这个词聊起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对于负数的认识,在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人,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你想知道吗?(课件演示或学习第4页你知道吗?)

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接下来再让我们回到生活中,找一找在咱们身边又有哪些负数?(板书课题:负数)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在温度计上认识负数

我的一位朋友喜爱出门旅游,这是他所定的几个备选城市,我帮他留意了一下气温情况,一起来看一下

(1)(多媒体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得出:0℃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换句话说也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以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0,并用集合圈将正数、负数、0进行分类)

那你知道0度是怎么来的吗?

介绍: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秋思,他把自然状态下的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

(2)温度计。

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吗?(课件示: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

介绍:摄氏度、华氏度,每格代表1℃。

2.电梯里的负数

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5、-2)

5和-2是以什么为分界点的呢?

3.海拔高度中的负数

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如果把这个高度表示为+8844.43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 )米,海平面的高度为( )米。

练习

如果大雁向南飞30米记作+30,那么向北飞50米记作( )。

如果体重增加4千克用+4表示,那么-1.5表示( )。

4.数轴上的负数

出示例3

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强调以谁为分界点,以什么方向为正。两种说法)

指出: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了0(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就形成了一条数轴,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数轴的形成过程。

现在你能在数轴上找到他们运动后的位置吗?

完成练习

(2)如果小华的位置是+11米说明她是向( )行( )米。(指出+11的位置,体会数轴是无限长的。)

(3)如果小刚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刚的位置为( )米。

(分层拓展)

5.运动场上的负数

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秒42,当时赛场的风速是每秒-0.4米,你知道风速每秒-0.4米的意思吗?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负数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等待着大家继续去了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 ……此处隐藏3252个字……验算了吗?用什么方法验算的?

告诉学生今后不论是否要求验算,都应自觉验算,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指导:不写竖式,在原式上从下往上再算一遍来验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理解题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四.总结归纳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在笔算加法中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2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也可以用两中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

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适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或者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

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现在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

(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

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

4times;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

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

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这类题还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书上的例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信息的时候,要从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两个方面找。

文字信息:224本书。图片: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注意观察2个书架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发现:两个书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层,每层放的书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这么整齐,才能说成是“平均分”,才能问“平均每个书架上每层放多少本?”

现在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算法,注意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

2times;4=8(本),224÷8=28(本)

如果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请该学生说一说,但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学生如果能清楚地说,那就可以认可;如果说得非常的勉强,大多数同学都不为接受,那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练习

(1)(p.11第1题)让同学分别从题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

(2)(p.11第2题)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点,学生可能读完题后,能感觉这是一道连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上题中出示信息的顺序,估计会有学生列式为:150÷3=50,50÷2=25(天)

如果真有,要问学生第一个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没学生能说个明白,那就要让学生选择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题:

商的十位可能是几?被除数的百位可能是几?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业:

p.12第3~7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方法。

2、把2种方法加以比较,从而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个比较清晰的整体把握,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不够除,要把前两位合起来再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光盘或者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来估计一下这几题的'商应该是几百多,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如:984÷2984÷3984÷4984÷5

问:是不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都会是几百多呢?说一说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百位够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数;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种情况,也就是百位不够除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除)

二、出示例题:

1、光盘演示例题。问:把你看到的信息读一读,说一说。

要求“卖了多少千克鸡蛋?”要怎么列式?为什么?

板书:312÷4(学生说,教师写)

2、估算:

它的得数大约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老师注意及时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别是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百位上的3不够除,要看前两位即要用31个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几个十。

3、竖式计算:

写完后问:这第一步计算就有挑战,你说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强调:7要写在十位上

多问几个学生:为什么这个7要写在十位上?

接下去的你会算了吗?请大家继续算,写在书上。

4、验算。

学生自己验算,完成一开始的横式。

指出: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题过程。

小结:这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但它的得数就是一个两位数。请大家和同桌简单交流一下,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时候商还是三位数?什么时候商就是两位数了?

三、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第3页的第1题。

完成后请同桌互相交流:算对了吗?写得规范吗?

全班交流: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想提醒大家?

四、作业:p.4第2题。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