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28 17:24:17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读通文字,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方法

采用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式,在读、议、说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媒体

PPT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入

师揭示课题,生板书课题、解题、简说诸葛亮。

活动二:听读

1. 听读

2. 正音

崩殂(c) 陟(zh)罚 臧否(zāngpǐ) 以遗(wi)陛下 裨(b)补

阙(quē)漏 行(hng)阵 和睦倾颓(qīngtu) 猥(wěi)自

庶竭驽钝(shjinǔdn) 夙(s)夜忧叹 以彰其咎(ji) 咨诹(zōu)善道

3.断句(处理文后第一题,见P202页)

活动三:自读

1. 生自由朗读课文。任务: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注意几个古今异义词。

2. 学习古今异义词。

(1) 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 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 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 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 生谈文章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师点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活动四:范读

1. 师范背,生听读。任务:勾画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体味作者感情。

2. 挑读并译、评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

活动五:理读

设问导入本版块活动:为什么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情意深厚?在文中哪些段充分表露?

(一) 理读6-7段

1. 生齐读6-7两段

2. 诸葛亮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

隐居隆中、三顾茅庐、襄阳兵败、白帝托孤、南征孟获

3. 参照阅读。

(1)生读讲P193页《隆中对》第一二段、第三段前第一句。

(2)白帝托孤相关内容。

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读析表现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句子。

(二) 理读8-9段

1.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2.问:第一个句号能否改为分号?以此引导学生译读文句

3.理解文意。

活动六 结课

1. 试背读6-9段

2. 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给

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推荐了哪些文臣武将,我们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入

学生介绍本班情况,讨论班级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明确:集思广益、严格纪律、任用能人等。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荐了哪些文臣武将?在课文哪些段?(第3-4段)

活动二:理读

1.读第3-4段

2.诸葛亮向后主推荐了哪些人?他们有何特点?

3.对比阅读。两段最后一句在内容和表述上有什么异同?

活动三:研读

1. 全班分为三组,分组学习1、2、5段。

任务:

(1)读一读。每人读一遍文段。

(2)问一问。每人就本段提出一个问题。

(3)译一译。合作翻译本段。

(4)说一说。归纳文段内容。

2.全班交流,师点拨指导。

3.明确诸葛亮给后提出了哪些建议?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完成文后第二题)

活动四:品读

1. 挑读文句段落,从内容、情感、写法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

2. 为电视剧《三国演义》设计有关《出师表》这部分内容的镜头。

3. 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进行写话并交流。(完成文后第三题)

以陆游《书愤》引入。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活动五:拓展

1. 选读注释。

2. 选背课文。

3. 练习反馈。

初中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 mo)诣(yi)

2.熟读课文,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此处隐藏28132个字……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

初中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①教室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

②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

③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

(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

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④“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赏读品味:

请同学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并加以赏读品味,特别要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句。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他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初中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