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10-11 19:33:13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9篇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专心听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观察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不同。

3.发挥想象力,能用肢体模仿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毛虫手指偶、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

2.《毛毛虫变变变》故事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

1.出示毛毛虫手指偶,请幼儿猜猜毛毛虫长大后会变成什么。

2.出示《毛毛虫变变变》故事图卡,讲述故事:毛毛是一条小毛毛虫,她全身绿色,身体圆圆胖胖的,样子很有趣。

有一天,毛毛在树上休息,看见一只小蜻蜓,小蜻蜓身上着一对美丽的翅膀,薄薄的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小蜻蜓也看见了毛毛,它对毛毛说:“毛毛,你什么时候才长出翅膀?等你长出翅膀来,我们就可以到处飞,我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毛毛说:“好哇!我很快就会长出翅膀了。”

小蜻蜓飞走后,毛毛一边努力地吃叶子,一边自言自语:“快点吃,吃饱了,就会长大,就会长出翅膀啦。”一只小蜜蜂飞到毛毛身边,说:“毛毛,好久不见。你什么时候长出翅膀?等你长出翅膀来,我们就可以到处飞,我带你去一个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的地方。”毛毛说:“好哇!我很快就会长出翅膀了。”

几天后,毛毛开始不停地吐丝把自己捆起来,变成了蛹。小蜻蜓和小蜜蜂找不到毛毛,不知道她去了哪里,都很挂念她。过了一段日子,毛毛终于从蛹里钻出来,在阳光下慢慢张开翅膀。她看见自己长出一对色彩缤纷的翅膀,惊讶地说:“我长出翅膀了!”毛毛长大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毛毛高兴得拍拍翅膀,飞到花丛里跳起舞来。她还发现自己长了长长的吸管,可以尝到香甜的.花蜜。毛毛开心极了,从此以后,她便可以和小蜻蜓、小蜜蜂一起,每天快乐地在花丛里飞舞、采花蜜了。

3.与幼儿讨论:

毛毛是什么样子的?(全身绿色,身体胖胖圆圆,样子很有趣。)

小蜻蜓的翅膀在阳光下会怎样?(闪闪发亮。)

小蜜蜂想带毛毛去哪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的地方。)

毛毛长大后,变成了什么?(美丽的蝴蝶。)

变成蝴蝶后,毛毛可以做什么?(在花丛中飞舞、采花蜜。)

4.出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向幼儿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蝴蝶?

毛毛虫和蝴蝶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请幼儿用手指和身体模仿毛毛虫在叶子上爬行,用双手模仿蝴蝶在飞舞。

活动评价

能专心听故事。

能说出蝴蝶的外形特征。

活动反思

在科学领域揭示出了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过程;在健康领域向小朋友提出了不能暴饮暴食;在数学领域包含着1—5数量的点数以及一星期的概念;在语言领域故事内容夸张幽默,在艺术领域绘本的绘画方式别具一格,值得欣赏。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合作探索、操作实验、能积极探索空瓶吞蛋和瓶子吹气球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能主动探寻,敢于推测,并乐于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能积极探索空瓶吞蛋和瓶子吹气球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难点:理解空气的压强原理

活动准备

1、《西游记》片段,空气宝宝图片,气球,一个已有蛋的瓶子

2、煮熟了的剥好皮的鹌鹑蛋若干、饮料瓶、足量的热水,带冰的冷水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画片和蛋宝宝,导入空瓶吞蛋,引起兴趣。

师:《西游记》中孙悟空用什么方法打败的金角大王呢?

幼:用一个神奇的瓶子把坏人吸入瓶中。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瓶子,她是蛋宝宝的家,看!蛋妈妈在家里等着他呢,可是蛋宝宝太胖了回不了家,帮帮他怎样安全的回到家呢?

师:刚 ……此处隐藏2574个字……想”的方法

1.提问:我们每个人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吗?要想知道结果究竟怎样。应该怎么做?

2.师:一些东西不容易通过管道,容易堵塞,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3.出示手电筒: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弯管吗?我们到科学区里再去实验探索吧!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手电筒、铁丝、弹簧等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究。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会创造性地玩球。

2、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验探索、操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乒乓球若干、布袋一只、玩球材料:乒乓拍、垫板、水彩笔、音乐磁带、筷子、橡皮泥、胶水、皱纹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今天要送大家一件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好,我请几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如果能讲出自己摸到的这个东西的感觉来,我就送给他一个!

1. 幼儿摸以后说出这东西的感觉:你摸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2. 让幼儿双手合拢了取回,不能给别人看到。

3.猜一猜是什么?揭晓谜底:打开看看?是个乒乓球。

4.让每个幼儿取到球。

二、这一个小小的,轻轻的、圆溜溜的乒乓球可以玩吗?怎么玩,请你找个空地方试试看。

三、提问:

1.你的乒乓球是怎么玩的?

2.小结:因为乒乓球有弹力,又是个圆球体,所以小朋友有的抛、有的滚、有的让它跳,玩的真高兴。那你们知道它还能怎么玩?从哪里知道的'?

3.介绍乒乓球运动的知识:乒乓球运动是我们中国人很喜爱的一项运动,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水平也是世界最高的,我们曾经连续两届奥运会摘得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在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也获得了男双、女双、女单三枚金牌。

4.你认为乒乓球还会有其他的玩法吗?你想不想试试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玩法呢?

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乒乓球和其他工具,小朋友可以去观察一下这些工具,想象一下运用工具可以怎样来玩球,如果需要还可以取了工具去尝试一下。但是因为是尝试,老师要求大家不要玩好多次,只要试一下就可以了,尝试过了,请你把你创造出来的玩法介绍给大家!

五、个别介绍、演示、教师鼓励、并可以结合着讲一讲道理。

六、总结: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在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手里就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厉害,连老师都很佩服。

1.用乒乓球可以玩不同的游戏和运动,那还可不可让乒乓球变成个什么东西呢?

2.想象一下:你想用乒乓球变个什么东西?

七、介绍材料、幼儿探索操作:用乒乓球还可以进行装饰和制作小玩具,今天老师帮大家也准备了彩色贴纸、胶水、橡皮泥等材料,你们可以想好要让乒乓球变什么,然后再制作,也可以看了材料边探索,边制作。

有些小朋友可能还没玩够,想再去新学到的方法玩乒乓球也可以,注意安全,在场地前面玩。运用乒乓球进行装饰和玩具制作的可以围着箩筐在场地后边进行。

八、作品展示:

1.向客人老师介绍。

2.集体面前介绍。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一次,孩子们正在高兴地玩体育游戏,一只被风刮起的、在半空中飞舞的塑料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大家叫着,跳着,抢着,玩起了塑料袋。于是,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并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孩子们有的把塑料袋当帽子,有的用塑料袋折东西,还有的设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塑料袋的特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后,我们设计、组织了活动“好玩的塑料袋”,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塑料袋的玩法,从中获得丰富的经验。

目标:

1.大胆探索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办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借助音乐发挥想象,并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已有经验,体会游戏的乐趣。

准备:

1.各种塑料袋若干(每个幼儿两只以上)。

2.用于律动表演的音乐磁带,如《下雨》《小小云朵》等。

过程:

一、会变魔术的塑料袋

1.组织幼儿玩手指游戏“小孔雀”,在游戏的最后将手放至背后巧妙地引出塑料袋。

2.塑料袋不但可以装东西,还会变魔术呢!看,变变变,塑料袋变成了什么?(教师一一演示塑料袋变魔术,幼儿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3.幼儿尝试用塑料袋变魔术。

4.幼儿集体交流用塑料袋变出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幼:我把塑料袋卷成长条,变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它鼓起来像气球。

幼:像榔头。

幼:来回折就像折扇子。

5.幼儿互送礼物,学说“我把塑料袋变成某某送给你”。

二、会唱歌的塑料袋

1.自由探索塑料袋发出声音的方法。

(1)塑料袋不但会变魔术,还会唱歌呢!

(2)(教师示范搓袋子,发出“沙沙”声)好听吗?我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唱歌的?

(3)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塑料袋唱歌呢?动脑筋想一想,看谁让塑料袋唱歌的办法最多。

(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与同伴合作,及时发现幼儿的新玩法。)

2.交流让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1)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它就会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会发出声音。

幼:像妈妈洗衣服那样搓一搓。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动作,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2)用塑料袋给音乐伴奏。

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让塑料袋变成了乐器。下面我们听着音乐用各种办法让塑料袋有节奏地唱歌吧。

三、给塑料袋洗澡

1.塑料袋和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都脏成了小花脸,怎么办?

2.让我们听着音乐,带着塑料袋跳进浴缸里洗洗澡吧!

(幼儿随音乐舞动,教师用语言加以引导。如:“一、二、三,跳进浴缸洗澡了。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左边洗洗,右边洗洗,打个滚儿洗一洗,再翻个身子洗一洗。慢慢地漂起来了,转个圈儿洗一洗。洗干净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以此鼓励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清洗和晾晒塑料袋的过程。)

四、带着塑料袋回家

1.塑料袋晒干了,我们得把它整理好下次再用。

2.以有趣的儿歌(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一个高个子,变成一个矮个子)指导幼儿整理好塑料袋,自然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