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学教案7篇(精品)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变化过程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具有关注、爱护蚕宝宝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提问:
(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桑树和蚕宝宝。说说蚕宝宝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中班科学教案 篇2一、活动名称:《数花灯》
二、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提高幼儿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能在教师帮助下尝试正确说出观察结果。
三、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花灯图片。
游戏音乐磁带。
火车头的标志。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将小椅子分成7组,纵向一字排开,每组7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帖有火车头的'标志。
基本部分:
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相互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坐位上,如:我坐在第三节车厢的第四个座位上。游戏反复进行。
看花灯。分别出示各种不同灯的图片,启发幼儿说出各种灯排第几,再启发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灯的位置。
幼儿再随音乐做“坐上花车去看灯”的游戏。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日常生活,如排队、游戏比赛活动中可渗透序数教学。
中班科学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在欣赏动画片中感知不同镜子的不同成像现象。
2.在游戏情景中,幼儿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帮助孩子了解两面平面镜的摆放位置与成像的关系。
3、享受探索发现带来的乐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幼儿在生活中认识了一些镜子如:放大镜、哈哈镜、平面镜,并且知道平面镜照出来物体的形状、大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材料准备:镜子若干、喜洋洋、ppt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
你们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
二、观看动画片,了解镜子屋的镜子种类,以及各种镜子照出来的样子。
1、引导幼儿讨论镜子的种类师:猜猜看,这个镜子屋里面会有一些什么镜子呢?(幼儿自由猜测)小结:平面镜、哈哈镜、放大镜等。
2、观看课件,了解放大镜照出来的样子师:看看,我们的喜羊羊到底在它的镜子屋里放了什么镜子。(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放大镜)
3、观看课件,了解哈哈镜照出来的样子。
师:你们猜一猜,我们聪明的喜羊羊在它的镜子屋里放的什么镜子呢?(哈哈镜)
三、引发幼儿用两面镜子照一照、玩一玩,探索“一个变许多”的有趣现象,感受探索带来的乐趣。
1、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师:可是喜羊羊知道,过了不久,灰太狼还要再来呢。这一次,只剩下这个非常普通的镜子了,这也是什么镜子呢?(平面镜)
2、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并进行动手操作。
师: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几个喜羊羊呢?我们一起用镜子来照一照小结:一面镜子只能照出一只喜羊羊。
3、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再次思考师:那怎么样才能让喜羊羊的数量变多呢?
4、幼儿动手操作,用两面镜子或者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用多面镜子在一起照一照、玩一玩,探索“一个变许多”的有趣现象。
师:我们小朋友们的想法都不一样,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看能照出几只喜羊羊?
5、幼儿交流各自的玩法和有趣的发现,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师:你们照出了几只喜羊羊?
小结:镜子摆放的'位置不同,照出来的数量也不同。有的小朋友变出了两只,镜子是面对面摆放的。有的小朋友变出了三只,是把镜子摆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
6、幼儿再次操作师:现在请小朋友用新的方法来试一试。
7、师幼共同交流试验后的结果小结:镜子面对面摆放的时候,两面镜子靠的越近,在镜子中喜羊羊的数量就会越多。
镜子呈三角形摆放的时候,镜子的角度越小,在镜子中喜羊羊的数量就会越多。
四、播放音乐,共同庆祝喜羊羊的胜利1、师:你变两只,你变三只,变出了那么多的羊羊,哇!看看(教师操作课件,展示喜羊羊的羊羊队伍的画面)我们变出来多少羊羊哦。
2、师:哦,一只、两只、这么多的羊羊,全都是我们帮助喜羊羊变出来赶走灰太狼的哦。喜羊羊把他们集在一起,吓得灰太狼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灰太狼逃走的画面)(逃走了)哎,灰溜溜的逃跑了。
3、师:下面我们跟着羊羊一起来庆祝,他们的胜利。我们听着音乐回教室再去想一想下一次灰太狼来了,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打败它呢?
中班 ……此处隐藏1580个字……采用实验的形式并结合游戏,幼儿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活动中知识点的安排由易到难,步步深入,这样幼儿学起也容易。在实验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孩子自主的探索发现,让孩子自己通过实验得到相应的结论,而不是将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孩子。此外,本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思想。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感受科学的趣味。但在实验中,个别幼儿只顾着吹泡泡,没有注意吹泡器的形状和泡泡有无变化,所以当老师问到三角形的吹泡器吹出了什么形状的泡泡时,有个别幼儿说是三角形的泡泡。这告诉我们在孩子做实验时一定要多提醒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本次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上好一节课,它需要我们老师不停的推敲,不停的揣摩,不停的实验,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优点,改进方法,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中班科学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洞洞,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洞。
2.发散思维,能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
3.体验找洞洞的乐趣。
活动过程分析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洞洞
师:我是一个魔法师,我的魔法会变出各种各样的宝物。这里有个魔法箱,箱里有许多宝物,怎么才能拿到呢?谁来试一试?
幼:把手从箱子里伸进去
(幼儿摸出一只袜子)
师:这是什么?
幼:袜子
师:你们都穿过袜子吧,从哪里穿进去?
幼:从洞洞
师:用你们的小手来试一试,钻一钻
(教师拿袜子绕一圈,每个幼儿都试着钻了钻)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拿出一个纸杯)
师:这是什么?
幼:纸杯
师:纸杯上面有洞洞吗?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
幼:装水、装饮料
师:我的魔力不太够了,请一个小朋友帮我一下,对着我的收吹气
师:看,我又变出一样东西,纸上面有洞吗?可不可以变出一个洞来呢?怎么变?
幼:把纸的中间剪开
师:我们可以在纸上剪一个洞,看我再变,变出一张有洞的纸
师:还可以怎么变出洞?
幼:撕纸
师:还有一种方法,你们看好了
(教师将纸卷起来)
师:你们看,这是不是一个洞,它像什么?
幼:像望远镜
师:看看我们刚刚变的洞洞,有可以装水的洞、有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还可以用纸变出洞洞。用魔术师引入,吸引幼儿注意。幼儿的个别操作也增加参与的兴趣
摸出一只袜子时,孩子们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东西
教师拿袜子绕一圈,让每个幼儿都把小手伸到洞里试试,幼儿非常开心。
已经摸了两次,小朋友有些厌倦,这时让幼儿对着手吹气,让幼儿有东西是自己编出来的感觉,再一次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来。
纸变洞洞有创意,因为纸上没有现成的洞,需要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变出一个洞来。
幼儿只想到一种方法,教师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向幼儿展示还能将纸卷起来做一个洞洞。
此处如果教师再深入引导,让幼儿自己将纸卷起来会更好
二.寻找生活中的洞洞
师:魔法师的好朋友变出了更多的洞洞,这些洞洞藏在哪里呢?我们来找一找
(第一张PPT有树洞、地洞、树叶上被虫子咬的洞)
师:(指树洞)哪里有洞洞?
幼:树上
师:数上的'洞叫树洞,谁会住在树洞里?
幼:小鸟、松鼠
师:(指地洞)哪里有洞洞?
幼:地上
师:谁会住在地洞里?
幼:蚂蚁、老鼠
师:(指叶子)这上面有洞洞吗?洞洞从哪里来的?
幼:被毛毛虫咬的
师:大自然有好多洞洞
(第二张PPT,有甜甜圈、藕、蛋卷)
师:(指甜甜圈)这是什么?上面有洞吗?
幼:甜甜圈,有一个洞
师:(指藕)这个上面有洞洞吗?只有一个吗?
幼:有许多洞洞
师:(指蛋卷)这上面有洞洞吗?在哪里?谁来指一指?
师:好吃的东西里也有洞洞
(第三张PPT:插座、剪刀、皮球、门)
师:还有洞洞呢,快看,洞洞在哪里?
师:(指插座)这个洞洞教师里有吗?这个洞洞能用小手伸进去吗?
幼:不能,会触电
师:(指剪刀)剪刀上也有洞,有几个?
幼:两个,小手放进去的地方
师:(指皮球)皮球上有洞吗,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
(教师拿着皮球给全班看)
幼:打气的时候从洞里打
师:(指门)门上有洞洞吗,在哪里?
幼:有,猫眼
师:哦,有看人用的猫眼,还有没有洞洞?我们把图放大了看哪里还有洞洞?
幼:钥匙孔
师:原来,不仅在大自然里,在好吃的食物上,我们的生活用品中也有许多洞洞让幼儿看图片,寻找大自然中的洞洞,如果思路再开阔一些会更好
叶子上的洞洞很出奇,跳出平常的思维圈
第二张PPT都是吃的东西,并观察每样吃的有一个洞洞,洞洞是不是一样多
指蛋卷的环节,如果让幼儿描述会更好,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不再局限于指出洞在哪里就行
第三张PPT里的东西教室里都能找到,我认为直接拿实物给幼儿看并让他们亲手摸一摸,找一找会更好
三.寻找身体上的洞洞
师:我把洞洞变到了你们的小脸上,快看看脸上有洞洞吗?
师:鼻子上有几个洞洞?师用来干什么的?
幼:2个洞,用来呼吸
师:看看,左边一个洞,右边一个洞,耳朵上的洞洞有什么用?
幼:耳朵可以听东西
师:你们的嘴巴有洞洞吗?这个嘴巴的洞真大,能不能变小
师:脸上的洞洞有的大,有的小,他们都是有用处的。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可以变洞洞吗?
(幼儿变望远镜、双手、单手)
师:我们身体能怎样变出洞洞?请两个小朋友合作变出大洞洞
(幼儿手牵手变出洞洞)五官上的洞洞观察还不够,还再加入这些洞洞能不能堵住这一概念会更好
说嘴巴变大时,全班幼儿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时教师让他们将嘴巴变小,声音立刻没了,比维持纪律管用。
四.游戏,小猪钻洞
师:你们看谁来了
小猪:你们好呀,刚刚看到你们变出了许多洞洞,想和你们玩个钻洞洞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找个空地方,快快变出一个我小猪能钻进去的洞!游戏结束小朋友很开心,同时也让所有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来。幼儿的创造了也在此体现
:本活动从幼儿的生活中来,从幼儿的兴趣中来。从始至终,幼儿表现了极大地兴趣。从自然、食物、生活中找洞洞的分类较清晰,环节合理,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