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中班音乐教案范文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音乐教案 篇1游戏玩法建议:
师幼围坐成圆,领头人手带小猴的手偶,边唱边有节奏的轻拍圈上的朋友,当歌曲唱"小猴是谁呀?"的最后一个字"呀"时,就找到了扔西瓜皮的小猴。这只小猴就要站在圆心中间,随着音乐的快慢做滑来滑去的'样子,最后音乐停止,小猴摔到在地。游戏一遍之后,这只小猴就是新的领头人,继续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音乐游戏"小熊是谁呀?"的游戏经验、有音乐结束就要倒下的游戏经验。
2、物质准备:小猴手偶2个、钢琴伴奏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
2、在游戏"找小猴"、"小猴滑倒"的情境下,尝试有节奏的点同伴;在歌曲结束时,创编小猴滑倒的不同痛苦造型。
3、在游戏情境中,通过不断的体验,知道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1、了解歌曲内容,完整欣赏歌曲。
(1)故事导入,完整倾听。
(2)提问歌曲内容。
(3)再次倾听歌曲,教师找出手偶小猴。
2、教师边唱边示范游戏"找小猴"的玩法。
(1)手偶小猴做在圈上,教师边唱边示范"找小猴"
(2)提问怎么找到小猴的?
(3)教师示范再次找小猴。
(4)集体练习找小猴的本领:边唱边有节奏的摸。
3、教师、幼儿带上手偶绁续边唱边找小猴。
4、在玩游戏"找小猴"的基础上,累加"小猴滑倒"的游戏。
(1)累加故事内容。
(2)幼儿创编摔倒的不同动作。
(3)完整"找小猴""小猴滑倒"的游戏(1—2遍)。
(4)累加转的不同(快、慢)速度,完整游戏。(1遍)
5、自我评价师:现在你们都学会这首了吗?哪里不清楚?
6、小结:小猴自己被滑倒之后,后悔不已,听听它是怎么改正的。(教师清唱歌曲结尾)
友情提示:
1、在边唱边玩游戏环节,幼儿很容易只关注游戏,而忘记歌唱,所以每次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都要给幼儿一个歌唱的理由,激发幼JL快乐歌唱的兴趣。
2、因为每玩一次才会出现1—2个领头人,所以教师要及时关注开始的点数的位置,尽其所能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做领头人。
中班音乐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歌词。
2、初步尝试交换舞伴,感受和同伴共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幼儿右脚贴标记(两种颜色)
活动流程:
一、欣赏歌曲,了解歌词
1、师:跳舞真开心,听听我这儿有一首歌,也是有关跳舞的,他们是怎么跳舞的?
重点提问:歌里是怎么跳舞的?做了哪些动作
小结:我的脚要踏踏踏,我的手要拍拍拍。(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2、再次欣赏歌曲
重点提问:除了这些动作,还有哪些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小结:伸左脚、伸右脚(一起试一试,提醒幼儿根据脚上的标志尝试动作)
请个别幼儿做做歌里的动作
二、请你和我跳个舞
1、老师邀请个别幼儿跳舞
重点关注幼儿动作的正确性,用记号提醒幼儿掌握左右脚
2、幼儿两两结伴进行舞蹈
重点关注两两面对时左右的方位
三、集体舞蹈
1、变成双圆圈
根据红绿颜色的标记变成双圆圈
2、集体舞蹈
讨论:怎么交换舞伴?
小结:只要一个圈的孩子不动,另一个圈的孩子朝着同一个方向交换一个朋友,就能找到一个新的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舞蹈活动,因此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动作的表现。活动中,我通过欣赏、表现、个别示范、集体尝试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借助歌词进行表演。由于动作的表现有歌词的依托,因此表现难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我通过对个别孩子表现力的关注,从而提升孩子表现的`表情、动作的优美,同样对孩子的舞蹈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活动的亮点在于利用简单的道具(一个有颜色的记号),既很好的解决了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左右脚的区分,又降低了集体舞的难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和孩子产生良好的互动。集体舞的学习以孩子自主探讨为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在这个环节,我还可以更退后一点,不要太急于抓住一个正确的答案就马上尝试,可以多听听其他孩子的想法。
舞蹈活动是一种美育活动,教师优良的教学素养和音乐才能也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整个活动孩子情绪愉悦、积极,表现欲望非常强。
中班音乐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所蕴涵的积极情绪,感受歌唱的乐趣。
2.积极学唱歌曲并尝试两声部轮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故事《快睡吧,小田鼠》,了解小田鼠拖拉不肯睡觉的故事情节;活动前熟悉《两只老虎》的歌曲旋律。
2.音乐录音、田鼠木偶。
3.请一位老师合作示范轮唱。
活动过程:
一、田鼠弟弟没起床。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歌表演《两只老虎》。
2.大家一起跳舞开心吗?我们小朋友每天都早早地来幼儿园唱歌、跳舞、学本领了,可有一只小田鼠还在呼呼大睡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小田鼠晚上拖拖拉拉老是不肯睡觉,早上起不来了)
3.小田鼠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它呢?(早上它一直要睡过头,这可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按时起床呢?)
二、弟弟,起床吧。(学习演唱歌曲)
1. 我们来学学小闹钟的响声,一起用“当”这个音来唱一唱、催一催田鼠弟弟起床,好吗?(师弹琴,引导幼儿一起用“当”音哼唱旋律。)
2.我们的小闹钟已经敲响了,可田鼠弟弟还是没有醒过来,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它说的吗?
3.我也有一些话想对田鼠弟弟说,我把它唱出来,你们听听我唱了些什么来劝小弟弟起床?(师范唱一遍)
4.听了这首歌你觉得心情怎么样?(紧张、急促)//
5.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按节奏朗诵歌词。
(1)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快快起床,歌曲里面说了些什么?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每句歌词重复两 ……此处隐藏4331个字……话,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欣赏秧歌舞蹈作品《红绸舞》,初步了解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幼儿动作语汇。
师小结:"红绸舞"是我们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秧歌舞蹈,音乐热闹、欢快、喜庆。每年秋天庄稼丰收的时候,还有过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人们开心极了,就会聚集在一起手拿红绸子跳起红绸舞庆祝节日,表达自己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展开
(一)初步探索学习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红绸的动作。
1、鼓励幼儿模仿、探索上肢舞红绸的方法。
2、邀请3名幼儿逐一展示动作,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学习。
(引导幼儿重点学习红绸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等动作)
3、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1)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走什么样的步子?这个套掌毳来参一爹攀澄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动作叫踏步,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练习)(2)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挥舞红绸)师:"我们一起来做踏步,一二三四……红绸子前边甩,红绸子两边甩。"
4、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随乐性和协调性。
(1)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2)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二)继续尝试创编舞动红绸的其他动作。
1、邀请3个具有代表性动作的幼儿展示舞动红绸的动作,带领大家模仿学习。(引导幼儿重点学习在体前舞∞字、在体侧自下而上划圆圈、在体前由外向里划圆圈等动作)
2、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1)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可以走踏步,但是踏步的动作可以放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放慢走,一、二、三、四……"
(2)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在体前舞∞字等)
3、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随乐性和协调性。
(1)教师播放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2)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三)鼓励幼儿随乐曲随机、自由表演红绸舞,体验自由创编舞蹈的乐趣。
三、结束
(一)小结活动过程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秧歌--红绸舞,每位小朋友都自己编出了漂亮的舞红绸的动作,真棒呀!"。
(二)教师表演自编红绸舞师:"今天呀,老师也编了一个漂亮的红绸舞;小朋友想看吗?"。
(三)延伸活动师:"老师表演的红绸舞,小朋友喜欢吗?让我们回教室继续跳舞好吗?"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课前和导入部分的舞蹈欣赏使幼儿充分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动作语汇。随后运用启发谈话、鼓励表演、同伴模仿、整理提高等方法帮助幼儿调出以往欣赏积累的感知经验,自由地进行创编表演。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自我表现、自由创编舞蹈的愉悦和成就感,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
活动反思:
"红绸舞"欢快奔放、淳朴热情。本次活动作为中班教材,重点立足于引导幼儿"简单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因此,在经验准备中必然要通过提前欣赏几个相关舞蹈作品,感知它的音乐和动作特点,丰富动作语汇。教师在活动中创设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感受舞起红绸扭秧歌的热闹气氛,在已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跃跃欲试,享受参与秧歌舞蹈的快乐,体验创编过程的成功喜悦。活动的结构分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通过谈话和幼儿表演,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引导幼儿欣赏一段红绸秧歌舞,再次让幼儿调出以往欣赏积累的感知经验,初步了解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幼儿动作语汇,为解决活动重点做准备。
第二版块是引导幼儿尝试创编舞绸动作,解决活动重、难大红绸子舞起来蕊影悬琴鬻雾黪藿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点。在创编动作过程中,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幼儿探索尝试创编舞动红绸的动作。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舞蹈和乐曲的理解自由表演红绸舞,体验自我表现、自由创编舞蹈的乐趣。在第三版块中,教师表演自编的红绸舞,将红绸秧歌舞欢快、奔放和淳朴、热情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将舞蹈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红绸秧歌舞的风格特点,丰富了动作语汇,达到对秧歌舞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中班音乐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启发幼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演唱歌曲,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产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学唱歌曲,学习用不用的.速度、力度来演唱歌曲,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活动准备:
《勤快人和懒惰人》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发声练习
(二)参观厨房
1、出示厨房图片
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厨房,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2、"厨师"和小朋友问好。
师:大厨师欢迎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好……"
3、出示图片说说厨师的本领。
师:你知道厨师通常有什么本领?小结:厨师有那么多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厨师的歌。
二、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录音,感知歌曲旋律。
提问:歌曲中有谁?
过渡:我们再听听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2.教师清唱,幼儿欣赏,感知歌曲速度。
提问:两段歌曲速度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觉得为什么不一样?
过渡:我们先来仔细听听勤快人是怎么劳动的?
3.结合图谱欣赏第一段歌曲清唱。
提问:勤快人在干什么?(“他在炒菜,他在煮饭,他还在蒸馒头”)
4、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我们来完整地唱一唱"勤快人"。
过渡:勤快人在劳动,可懒惰人却在?一起来听......
5.结合图谱欣赏第二段歌曲清唱。
提问:懒惰人在干什么?(“他不炒菜,他不煮饭,他也不蒸馒头”)
6、学唱歌曲第二段。
师:我们来完整地唱一唱"懒惰人"。
7、结合图谱、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把两段歌词完整地唱一唱(速度提示)
8、完整学唱歌曲,初步尝试表现歌曲速度的差异。
三、师生合作表演唱
(1)师生分角色唱教师:老师先唱"勤快人"、小朋友们唱?
(2)师生换角色唱教师:"勤快人和懒惰人"你喜欢哪一个?那么这次请小朋友唱"勤快人"……
四、延伸:尝试创编歌词。
1、你喜欢勤快人还是懒惰人?
2、勤快人还在厨房里做什么事情?用自己创编的歌词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