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语言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对物体的滚动产生兴趣。
2.模仿故事中的情节描述并简单续编故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一个自制啤酒桶。
3.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2---14页。
重难点:
重点:通过仔细观察图片来理解故事并体会故事的幽默和滑稽。
难点:模仿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续编。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制啤酒桶,引发幼儿兴趣。
1.请小朋友们猜猜老师做的这个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想)。最后告诉幼儿这是一个啤酒桶,是用来装啤酒的,很多人都喜欢在天热的时候喝一点冰冰凉凉的啤酒。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就和啤酒桶有关系,看看啤酒桶除了装啤酒,把它翻倒会怎么样呢?(教师边滚动啤酒桶边问。)啤酒桶滚起来骨碌碌的`真有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啤酒桶,“骨碌碌”》。
(二).幼儿观看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2-14页。
1.请小朋友翻开书第12页,看看故事里的啤酒桶从哪里来?骨碌碌的滚起来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2.提问:从故事里面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追啤酒桶?
3.有什么样的人在追?引出剃了半边头发的人、穿了一只鞋的人、没穿好衣服的人……
4.可以从这些追啤酒桶的人身上看出他们原来在哪儿? 如:剃了半边头发的人原来在理发店。啤酒桶是怎样滚过理发店的呢?(骨碌碌的滚过理发店)啤酒桶骨碌碌、骨碌碌滚过理发店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呢?(剃了半边头发的人跑出来去追啤酒桶)。跟据幼儿观察追啤酒桶人身上的特点依次类提问:什么样的人原来在哪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5.啤酒桶停下来了吗?从哪幅图看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6.大家追到啤酒桶后有喝到啤酒吗?从哪儿看出来?精灵儿童网站
7.看谁跑过来了?他想了什么好主意?
(三).完整听故事一遍。
1.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这么多的小孩子都钻进啤酒桶里,他们会往哪里滚,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四).幼儿续编故事。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是用早期教育的模式来学习的,自制了一个啤酒桶,用这个啤酒桶来引出课题,使幼儿对物体的滚动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幼儿仔细地看书,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故事中好玩又有趣的事,幼儿通过观察追啤酒桶人身上的不同特点,去想像啤酒桶滚过什么地方。重点讲述啤酒桶“骨碌碌”地滚到哪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故事的幽默滑稽和生动形象唤起了幼儿的丰富想象。如他们想出了:
1.啤酒桶“骨碌碌”的滚过小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河边钓鱼的人,拿着鱼竿跑去追啤酒桶。
2.啤酒桶“骨碌碌”的滚到了小朋友放风筝的地方,在放风筝的人拿着风筝去追啤酒桶。
3.啤酒桶“骨碌碌”的滚到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跑去追啤酒桶了,等等。
活动不足:
目标制定和实际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我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故事内容,模仿故事中的情节续编故事。
2、感受故事的幽默和滑稽。
但是在教学活动时候,我反而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请幼儿观察图片上。而“根据故事情节仿编故事”却只请了3-4个幼儿简答的说一说。在幼儿的回答偏离了问题的时候,我也没有进行恰当和深入的引导,所以,以后再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一定要把握目标与实际方案的匹配性。
大班语言教案 篇2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常常是4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在孩子的心中,自己是最重要的,根本不会分享和互相帮助。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小鸭鸭的朋友》。让幼儿从中了解朋友的概念以及朋友的重要性,激发孩子乐意帮助朋友的美好心愿。
活动目的:
1、理解好朋友的概念,知道朋友的重要性。
2、说出故事中“小鸭鸭”和“花鸭鸭”的特征。
活动准备:
故事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故事。
(1)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小鸭鸭)
师:这是谁?它长得怎么样?
它怎么拉?它为什么哭呀?(它没有朋友)
那它的朋友会是谁呢?
(2)继续播放多媒体。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鸭鸭到底找到了谁做朋友。
找到了谁?花鸭鸭长得什么样?
师:你们觉得它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呢?
(3)播放小鸭鸭和花鸭鸭一起玩的一段多媒体。
师:它们在一起都做了什么事?它们都一样嘛?
小鸭鸭跌倒了怎么样?那花鸭鸭呢?
小鸭鸭睡觉眼睛怎么样的?花鸭鸭呢?
小鸭鸭吃东西的,花鸭鸭吃嘛?为什么花鸭鸭不吃东西呢?
(4)继续故事。
师:过了很久,小鸭鸭长大了,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播放故事。师:花鸭鸭为什么不会长大?
教师小结:原来花鸭鸭不是真的鸭子,而是一只玩具鸭子,所以它不会吃东西,也不会长大,但它还是小鸭鸭的好朋友。
2、交流讲述,让孩子理解朋友的重要性。
师:你们都有好朋友嘛?那好朋友在一起你们会做什么事呢?
如果没有好朋友,会有什么感觉呢?
你觉得怎么样才能交到好朋友?(你想交朋友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3、完整欣赏故事,体会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听一遍。
小鸭鸭为什么喜欢花鸭鸭呢?
4、为故事取名字。
师: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少了什么?(名字)
那我们来为故事取个名字吧。
活动延伸:
与幼儿讨论,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朋友。
师:班上哪些小朋友最受欢迎?为什么?
讲故事《小鸭鸭的朋友》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渴望与同伴交往,但他们思维还处于自我中心化,缺乏经验,常会发生告状,争吵,抢玩具的现象,通过这个活动,小朋友学会了谦让和解决问题的 ……此处隐藏6059个字……幼儿兴趣
1.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放音乐)
宝贝们(哎)今天天气可真好,大家坐上我们的小火车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好)播放开汽车音乐,幼儿模仿开汽车进活动室。
2.出示背景图,引出主题
看,多么美的景色呀!我们坐下来欣赏吧!(幼儿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听,是什么声音呀?(刮风了)刮风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风吹来能让东西动起来)我们除了用耳朵听到声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启发幼儿可以用眼睛看,用身体感觉等)假如风吹过大树、草地、花园,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名字叫《风在哪里》,小朋友们仔细听,诗歌里说了什么?你听完有什么感觉?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散文诗《风在哪里》,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树、花、草)你听完有什么感觉?(很舒服、很优美……)
教师小结:这首诗歌很优美,小朋友听得很认真,风吹过树儿、花儿、草儿的身上,它们都感觉到风来了。那它们是怎么说出感觉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三)分段理解、学习(观看多媒体课件)
(1)看课件,理解学习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前三句诗的语言、结构。感受风吹过时植物发生变化的意境美。
①.风在哪里?树儿说了什么?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是谁让树儿的枝叶翩翩起舞的?(演示起舞画面,结合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翩翩起舞”和拟人化的手法)
②.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花儿是怎样频频点头的?(看课件结合肢体动作,学习词:频频点头)
③.风在哪里?草儿是怎样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看课件结合肢体动作,学习词:轻轻晃动)
④.这三句中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引导幼儿知道前句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出现的,“当我的……那是风在吹过”的形式。
⑤.师生一起看课件,再欣赏一次前三句诗歌。学习用语言描述风吹过时树儿、花儿、草儿的变化。(鼓励孩子找出‘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内容)
你觉得哪个词最优美?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
⑥.幼儿朗诵诗歌的前半部分,强调优美的词要用好听的声音表现。
教师小结:风吹过的时候,树儿、花儿、草儿都和风一起舞蹈,心情非常的`愉悦!
⑦.这首诗歌念完了吗?(没有)还说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往下看。
(2)看课件,理解学习第二部分。引导幼儿理解后五句诗歌的语言、结构。风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①.为什么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为春、夏、秋、冬做不同的事、为人们做不同的事)
②.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它可以为人们做不同的事,它做了哪些事?
为什么说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呢?(万物生长)
为什么说夏天,它送来了凉爽呢?(天气炎热,风一吹很凉爽)
为什么说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呢?(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风一吹人们闻到了果香)
为什么说冬天,它带来了银装呢?(天气寒冷,北风吹来了雪花)
③.幼儿朗诵诗歌的后半部分,强调要用好听的声音表现。
④.请你说说风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奇特的变化(带来哪些帮助)?什么样的风会给大自然带来危害?为什么?
教师小结:风在哪里?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风的本领真大,它就像一个魔术师,把大自然变的更加漂亮更加活泼可爱。带来很多奇妙的变化,风不但能使万物生机勃勃,还能给我们带来收获和果实。能给我们送来凉爽、用来发电;能送来果香、让树、花、草动起来时有各种各样优美的姿态,但台风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破坏大自然。
(四)观看flash课件,初步学习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诵,表现诗歌的意境美。
这首诗歌好听吗?请小朋友一边看课件一边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轻声朗诵一遍。
(五)完整欣赏flash动画诗歌。注意强调孩子倾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鼓励孩子们用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
你喜欢这首诗诗歌吗?为什么?我们用最美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吧!
教师小节:这首诗歌很美,树美、花美、草美、春、夏、秋、冬都美。我们小朋友朗诵更美,我们动动脑筋,还能编出优美的诗来。
(六)放多媒体课件,用“当我……那是……”经验迁移,尝试仿编诗歌。
(1)(点击课件)让幼儿观察风来时各种物体的变化。
风在哪里?请小朋友们用最优美的语言用“当我……那是……”的句式说一句话,比如:“风在哪里?气球说:当我的身体慢慢升上天空,那是风在吹过。”
(2)风还会和谁做朋友呢?风还会在哪里呢?幼儿自由讨论、自由仿编诗句。(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风在哪里?红旗说:当我的身体轻轻飘扬,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风筝说:当我的身体自由地飞翔,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气球说:当我的身体轻舞飞扬,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蜻蜓说:当我的身体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小女孩说:当我的裙子轻轻飞舞,那是风在吹过……
剩下的小朋友编好了,请把你想好的下了课告诉其他小朋友。
(七)活动延伸: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自由选择气球、风车、纸飞机、风筝、彩旗等到户外体验风就在我们身边的感觉,拓展幼儿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风在哪里》,知道了风就在我们身边,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许多……现在,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去寻找风,向风问声好!和风儿一起做游戏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运用连词“因为…所以…”,说出连贯完整的因果句。
2.按照事物逻辑关系归纳自己的语言经验,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进一步培养快速敏捷的`应答能力,提高与同伴友好合作开展游戏的水平。
活动准备:六个硬板纸做的汽车头;幼儿对因果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奇怪的汽车”,引起幼儿注意,激发想游戏的愿望。
教师扮演司机,口中念儿歌:“嘟嘟嘟,汽车开,我的汽车真奇怪;小朋友,要坐车,不要你把车票买;只要对上我的话,就能坐到车上来。”小朋友,你们想上我的汽车吗?
二、交代游戏规则。
1.司机必须用“因为”这个词向乘客编说原因。
2.乘客必须用“因为…所以…”完整地对上司机的话,才能上车,否则不能上车。
3.汽车坐满后,大家一起说:嘟嘟嘟,坐上汽车真开心。
三、用“因为…所以…”的句型开展游戏。
教师随时启发引导。
1.教师做司机,带领游戏一次。
2.将幼儿分成五组,幼儿自主游戏。
一轮游戏结束后,幼儿自己协商选出司机继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