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观后感

时间:2025-11-07 10:57:11
我的姐姐观后感

我的姐姐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观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悟,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姐姐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姐姐观后感1

抽空去看了《我的姐姐》,我不是影评,不会对电影的拍摄技巧、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背后所揭示的社会伦理做分析。

毕竟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挣扎,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又不能决定自己的性别,还无法对抗时代的洪流。有人选择坦然接受现实,然后走下去,毕竟这个又宏大又幽微的命题更像是大海和浪花,有坚定也有迟疑。

观影的人有人为姐姐哭、有人为弟弟哭、有人为姑妈哭。我不知道应该为谁要多些哭些,毕竟这是反应重男轻女的影片。如果此刻我为弟弟和姑妈哭显然有些不合适。女主人公在追求自我和人生梦想的途中遭遇幼弟,父母为了要儿子,让女儿装残疾。考上大学又修改女儿的高考志愿,让女儿从医生变成了护士,这样离家近,可以早点工作赚钱。命运对女儿不公,但无论怎样挣扎,最后还是没有脱离血缘关系。

谈谈我自己的感受,我是为姐姐不平,为弟弟、和姑姑流泪。弟弟尽管是父母偏爱的产物。但作为生命个体,他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男孩子,本可以正常的出生、正常的生活、不需要世俗的偏见、也不想从营养、教育、医疗资源等被额外偏斜。也没有想过要欺负姐姐、争抢姐姐的东西,更不想成为父母希望成为的人。可这一切并不由他控制。他生下来就带着优越感、带着霸道和自私。而姐姐们也要被道德绑架一生。这也是中国很多家庭兄弟姊妹关系始终不好的原因之一。

当弟弟的保护伞突然坍塌后,求生的.本能驱使他要向姐姐示好,但骨子里还是傲娇和霸道。如果不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出生,姐弟两同样遇到父母双双离世。那姐弟两人相依为命,本就是天经地义。但曾经受过那么多委屈的姐姐,肯定要挣扎,要争取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为自己而活。我非常佩服姐姐的勇气,以及她身上的那股力量,生命本该如此。只是我们都被压抑住了。

为了求生,弟弟本能的改变自己,讨好姐姐,讨好收养的家庭。这个过程中,幼小的弟弟不知道姐姐为什么讨厌自己,也不理解死亡的意义。当他和姐姐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的时候,我哭了。我不是单纯的同情。怎么说,我也算是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吧。当初是妈妈执意要儿子。我身上有两个姐姐。大姐6岁的时候就开始就哄我和二姐。吃的苦是最多的。但大姐被认为从小愚钝,是不被父母喜欢的。二姐从小体弱多病,也是不被父母喜欢。听妈妈说,我小时候欺负过大姐和二姐还有收养的三妹。争抢过她们的零食、剥夺过她们该有的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姐弟有过隔阂、误解。知道大姐对父母的埋怨。也知道大姐为了我失去了很多。但毕竟还是血缘关系。我们还是一步一步挣扎着走了过来。对家人我能力所能及的做些事,心怀感恩。对父母也给予足够的理解。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的对错。如果换成是你,也未必就能做的更好。但我真心反对重男轻女,让生命活出该有的样子。

好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都有疗愈作用。没有绝对的对和错,生命这个又宏大又幽微的命题更像是大海和浪花,有坚定也有迟疑。努力去走吧。

我的姐姐观后感2

昨晚和朋友去看电影,我的姐姐。由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安然。因为父母意车祸外离世只留下一个六岁的弟弟给安然。

1.重男轻女。

电影中,安然父母好不容易获得二胎名额,要安然假装扮成残疾,这样就可以生二胎生个儿子。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姐姐安然从大学起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的,父母不给钱安然就靠自己。

因为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偏心,所以安然自小就很独立,很强势,从小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去北京做一名医生。就是希望长大以后能和爸妈说其实女儿也是很不错的。

电影中多次催人泪下,对于安然父母的对待自己好像感同身受。

因为我也是身为家中的姐姐,我是家里最大的,从小也比较好强,造成现在很倔强的性格。

但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法,我没有安然这么大的理想,我无法做到像安然这样身处逆境也一样不屈不挠。

安然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震撼到我了,我甚至后悔当初没有上大学,没有为自己喜欢的事去争取,去奋战。

因为家里弟弟妹妹也要读书,当时父母好不容易供我读完高中,便不再支持我上大学。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我高中毕业便出来工作,深圳电子厂,薪水算是可以,就是把人熬得憔悴,两班倒的日子真的是恐惧。

而我弟弟老妈一直劝他一定要读大学,但我弟很固执,没有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前几天和弟弟聊天中,他说,后悔没有读大学,如今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工作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

2.电影主要说姐姐和弟弟的亲情故事。

两人开始感情不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姐姐感觉到了亲情不可分割的,两人感情慢慢浓厚。

父母意外之后,安然姐姐就已经开始在慢慢帮弟弟找合适的领养人。也见面谈了好几次也没找到合适的。其实安然是因为要追逐她自己的`梦想,安然自小就立志去北京深造做一名医生。她有自己想要追逐的生活,顾自己都难,哪里顾得上弟弟。所以不得不把弟弟送人养,虽然刚开始时是恨不得马上就让人领养走。

但最后肇事者帮忙介绍了一对夫妇,觉得挺合适,最终要安然确定签字时犹豫了许久,当时讨厌弟弟主要是父母对安然做的一切,才把恨意放在弟弟身上。安然感觉到自己也是很喜欢弟弟的,毕竟血浓于水,毕竟是那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

3.安然和男友分手。

安然和男友,在一起五年最终分道扬镳。男友很爱她,虽然两人性格不同,但男友包容安然许多,安然是个强势的人。

但最终两人还是没有走到一起。因为两人三观不同,所追逐的梦想不一样,追求的生活不一样。所以三观不同的人很难走到一起。

写在最后:姐姐,是一种责任,姐姐为母。身为姐姐的我们总要肩负太多的重担。承受太多的委屈,而电影中安然的遭遇也是很不公平,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里,女孩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但庆幸的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打倒她,面对困境还是迎难而上。勇敢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尽管旁人说她自私。

我的姐姐观后感3

和我的妹妹看了我的姐姐,妆都哭花了。有时候在想如果不当姐姐,我的人生会不会更轻松一些,不用背负太多的责任会不会活得更洒脱一些。电影里反复在说:“因为你是姐姐啊。“因为你是姐姐所以需要以身作则,因为你是姐姐所以你要树立榜样,因为你是姐姐所以你该承担姐姐的责任。我没有觉得这个理论有什么问题,和安然姑妈一样因为从小就是这么认为的。

今年过年的时候和妈妈喝了些酒,我开始认真的跟妈妈说了一些真心话,其实这些话永远放在心里可能也会过去。但是我希望我能在人生这个旅程中更通透些,在 ……此处隐藏698个字……活,安然的选择决定了故事的发展线,从刚开始的毅然决然,慢慢到“可能吧”到最后内心挣扎,带走弟弟。都是现实问题,选择并没有对错,错的是选择落在了自己的头上,本身是要去北京学习,却被改了志愿,依然努力,方向清晰明确。然而,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情感和生活的选择,麻辣烫和去海里冲浪,总归只能选择一样。

电影终归是电影,现实中选择落在自己头上,该怎么选择,安然其实说的没错,拖着我,他会拖垮我,也害了他。从绝对理性的角度来说,安然应该决然的签字,都会生活的.更好。自己去北京读研,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弟弟也有更好的归宿,有属于他的童年(仅限剧中),他会成长的更好,走的更远。

但往往,我们更需要爱。社会发展,让我们得生活变得冷漠,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迷失了爱,爱自己,爱别人的能力。

现实题材电影的结局,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因为没有一种现实,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们想要做自己,我们更不应该被束缚。弟弟却是安然不舍的牵绊。我们更需要现实题材的电影,总是有被探讨的观念,来促进社会和谐生长。愿国家强大,不追求GDP!

《我的姐姐》用鲜活的人物角色,戳痛了中国式家庭中的痛点,女性的地位与处境更道出其中的心酸苦楚,愿每个女孩都不会从中看到自己。

我的姐姐观后感5

01

一天两场的电影,这个算是一场,怎么说,有点不太容易去形容出来,在看部分剪辑的部分期待有更加精彩的表现最终的结果只能说是一种完成一种拼凑,其实不算是特别满意的电影。

电影会感觉到有点可惜,主要内容围绕姐姐和弟弟吧,一对不熟的姐弟,因为父母双亡被迫抚养,刚开始是一种累赘,最终是一种相互依靠吧。

只是感觉,电影其实想要给我们表达的部分有很多,但最终说出来的部分其实很少。

感觉很多部分都可以单独的拿出来去叙述,最多的感觉只是提了一下,没有那么多的深入,那么多可以叙说的点,留下来的只是一种遗憾吧。

从她的姑姑来说,刚开始看到剪辑以为会是一个单独的部分,不过是提了一下,留给观众感受吧。

姑姑因为家里面从始至终的重男轻女吧,看着奶奶偏心弟弟却没有一点的办法,有的只是顺从,有的只是屈服。

有的只是去做那样一个老好人,这样的身份,甚至被自己的女儿嫌弃。

02

挺不可思议的嗷,在那样偏见大的家庭中,没有一点点的遗憾吗,没有怨念吗,还是选择去进行那千百年重复的命运。

自己知道能够改变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放弃,大概,也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无奈吧。

上大学被迫让给弟弟,西瓜也不曾享受过,即便现在,还是会习惯于把西瓜最甜的部分给孩子。

去俄罗斯发展,为了照顾弟弟家的孩子被迫返回。

曾经耳熟的俄语,是遗憾,还是不甘,亦或者说,只是一个漫长的回忆啊。

所以会说是套娃的命运,希望能够照顾,却又不希望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造成同样的不幸,毕竟,明明那个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新的时代,没有必要再让那个孩子,放弃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算是很感动的一个点吧。

再者,就是姐姐了吧,从小遭遇不幸,被迫装瘸子,甚至说,很少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寄养的生活更多的也是一种提心吊胆。

想着能够逃离这个地方,最终还是要去完成那样一分期望,完成那样一份负担?至少对于她当时的现状是那样,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了啊。

03

整个故事的发展太过理想化了,孩子都在恰巧的时间懂事的让人心疼。

弟弟为了姐姐去寻找寄养的家庭最终还是会选择姐姐,姐姐为了弟弟的生活,还是会放弃自己规划已久的人生。

因为那样一份血缘呢,还是因为这样一份,大众都想要看到的剧情呢?

不知道,只不过,现实中没有那么美好的画面了吧。

其实很是讽刺,女性一直在牺牲,一直在为了这个社会所谓的发展让步,即便在今天,性别歧视也不曾完全的消除。

即便是受到教育的知识分子,好像还是会走上原先的老路,被迫或者自愿,就好像这一切从来没有改变过。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还有很长的权利要去争取啊,是否,每个人都会有权利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啊,是否,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属于自己的人生啊。

我的姐姐,为了我的人生。

这一点,好像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话题啊。

我的姐姐观后感6

约了闺蜜和两个男生朋友一起看,晚上10点半看完,然后开着小电车回家,回家的路上还遇到了查车,走路绕过的…

这部片子关于姐姐(张子枫演)与弟弟的感情线,没有打动我,在电影开头,我就知道姐姐最后的选择,剧情走向没什么看头。

这部电影的看点,对我来说,我本身是冲着子枫妹妹去的,我很吸她的颜。电影里她的每个特写镜头、半身镜头、远镜,都可以截下来当壁纸,有着胶片的质感。

喜欢妹妹是因为她的演技。从唐山大地震到唐人街探案,妹妹的演技都非常自然,唐探的那个笑还可以在我脑里放映,妹妹的哭戏很有感染力,从哽咽说话到眼眶红,让人跟着掉眼泪。

另一个看点,影片提到了重男轻女,姐姐小时候被父母要求装残疾,父母甚至看着她溺水、装作不经意和她走失,为的是生个二胎儿子。

以上的这些操作都没能让父母生二胎,直到二胎政策开放,也就是20xx年10月。影片中的姐姐和我是同一届大四。因此,我接触到了不少这样的姐姐,由独生变非独生,她们的弟弟妹妹差不多五岁,和片中的弟弟差不多。

二胎基本都是在姐姐高三的时候生的,影片中姐姐的志愿是学临床,却被父母改成护士,为的是让她早点出来工作挣钱。姐姐很硬气,打工供自己读完了大学。

姐姐在实习中,看到一名孕妇,如果再不终止妊娠,就会有生命危险。而他的丈夫、婆婆都坚持保孩子,姐姐无助地对他们大喊“儿子就那么好吗?已经有两个女儿了!!!”。这里是有戳到我的。

回到现实,仍然是无力。有多少家庭,为了生个儿子,一直生下去,九个、十个也是见过的,最后找人家送出去,因为没有能力养。

而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长大的儿子,往往是大男人主义,不尊重女性,也没有进取心,啃老啃姐…

这样家庭的家庭氛围长大的.女儿,通常很自卑,会早早没书读,容易早恋,未成年、未达婚龄怀孕,而父母也毫无法律意识,未成年举办婚礼、结婚生子…

想要领养我的那个家庭后来领养了另一个女孩,她已经怀孕结婚生子离婚了…姐姐们还经常拿这件事打趣,还好没送出去,我也就笑笑不说话吧。

扯得乱七八糟的,第一段提到的两个男生,他们也没什么兴趣看,毕竟剧情不吸引,他们也不是子枫的粉。

这部片子是女导演,表达细腻,这些细节男生很难get到。看到了重男轻女,也很难理解、体会。

电影还有一个点,姐姐在姑妈家长大,被姑父偷看洗澡。

被偷看洗澡是多少女生的心理阴影,我想不算少数吧。这也是女导演才能处理出来的细节!

前面讲到,父母生二胎的同学,很高兴看到,不管二胎是女儿还是儿子,父母都没有偏心。真好,真羡慕!

《我的姐姐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