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随笔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节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随笔1中秋佳节的一大早将睡眼惺忪的我从温暖的棉被中挖起来,全家整装出发,前往老家祭拜祖先。
一到老家,发觉奶奶、大伯和二伯早已到达,而且供桌上已经摆满拜拜的佳肴,有蒸鱼、烫青菜、海参汤……等等,让我看得垂言三尺,食指大动,恨不得马上饱餐一顿。
傍晚时分,阵阵烤肉香弥漫在空气中,好香哦!好想吃哦!后来,奶奶说:“我们也来烤肉吧!”我兴奋的搭起烤肉架,放木炭,一切准备就绪,准备要烤肉了,但火却一直燃不起来,大家都弄得灰头土脸的,本想放弃的时候,却被我发现了火种,打火机一点,终于烧的火势熊熊,当二伯放上猪肉片,淋上烤肉酱,不一会儿就散发出阵阵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用筷子夹起来直接送入口中,哇!好吃的滋味真是墨笔难以形容,其它还有海鲜、牛肉、羊肉、皎白笋……等等,食材各式各样非常丰富,大家就这样一边烤肉一边聊天,还一边唱歌呢!在喝上几杯饮料,真是一个热闹又好玩的中秋节。
中秋节不只是一个假日,也是阖家团聚、互相谈心及联络感情的好日子。
中秋节随笔2"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天上的月儿越来越圆,思乡的情愫也越来越浓。不管是在外地工作的,创业的,还是像我们打工的,此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游子。此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团圆。
我长年漂泊,打工在外,电话,成了连接亲人的唯一纽带。可每次通话,总是强忍着苦楚,省略了问候二老和妻儿的话。为的就是省几个血汗钱。然每次撂下电话,鼻子总是酸酸的,眼睛总是涩涩的。
我的父亲就像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七十高龄了还不肯把手中的锄头放下。年迈的老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不仅要操持家务,还在养猪放羊。柔弱的妻子,在老父亲的帮助下,承担着家中一年的开销和口粮。还有上大学的女儿,读高中的儿子。这样的现状,叫我怎么放心得下。
无数次睡梦中的相逢,引起了醒来后的无尽牵挂。无数次的拿起话筒,又狠狠心地无奈放下。五百多个漫漫长夜,又有那一夜我不在思念妻儿,牵挂老人的无尽折磨中度过?我也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也知道"常回家看看"。可我更懂得做儿子的责任,更清楚做父亲的.义务!
城里的店铺各显神通地搞着中秋的促销,城里的人们兴高采烈地做着中秋的准备。可我只能把我浓浓的思乡之情揉和在一天劳作的汗水里,随着眼泪艰难地咽下!
那些有闲情别致的人在中秋赏月的时候兴高采烈地"起舞弄清影"。那些喜附庸风雅的人在中秋团圆的时候怡然自得地"举杯邀明月"。可我,自有我的过法:孤独一人,在工地的一角,一瓶烧酒,半斤花生,让思乡的泪水在清冷的月光下纵情地畅流!当然我也不会忘记给亲人们发 一张合成照片,让他们看看"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在中秋的快乐场景!
衷心祝愿所有的打工者中秋合家快乐!
中秋节随笔3我并不是个喜欢应景的人,本来不打算写有关中秋的东西,可是有些镜头这两天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不得不忠实地把它们记录下来:
小时候的节日,对孩子们来讲就是可以大吃大喝改善生活的日子,所以对于重大节日,孩子们更是翘首期盼。每当中秋前几天,奶奶就会买回用黄色包装纸包裹好的两斤月饼,然后踩在凳子上,将它放进那个悬挂在正房一角的手编小筐里。口中还念念有词地说:放好了,不要让老鼠吃掉,中秋才会有月饼吃。
于是,我每天都会凝视那个手编小筐,它是爷爷亲手用柳条变成,花纹那么精致,那么漂亮,让人很难想象它竟是出自爷爷那么暴躁的一个人的粗糙之手。他平时不苟言笑,很少说话,每天除了干活,就是一个人吧嗒吧嗒地默默抽烟,没人知道他心里到底藏了什么。
月饼的香味透过柳条筐狭窄的缝隙弥漫在整个屋子里,怎么那么香,害得我忍不住流口水。流口水的不止我一个,还有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小叔和小姑,看一眼他们的眼神就知道,其实奶奶所谓的老鼠到底指的是什么。现在想想,奶奶真的是有智慧啊,那个柳条筐挂在正房里,每个人都能看到,“老鼠们”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不然可能早就不见踪影了。
和奶奶相比,妈妈的.做法真的好大胆,她把月饼就放在家里木柜上的托盘里,这个位置,只要想拿就顺手可得。她告诉我们姐妹仨,这是中秋节才能吃的,一共四块,我们姐妹仨每人一块,她和爸爸分一块,如果谁提前吃了,中秋那天就没得吃了。正是她的这句话起了震慑作用,虽然都馋得流口水,但每一个人都不敢动。
终于到了中秋节之夜,水果摆满了餐桌,妈妈给每个人分一块月饼,那场面颇具仪式感。分月饼时,每次都会让我先选,因为她知道我喜欢月饼上漂亮的图案,而每块月饼上的图案都是不同的。我于是选了自己喜欢的图案心满意足地在一旁慢慢欣赏,并不舍得吃。拿着月饼,闻着它的香,望着天上的圆圆的月亮,那如水的月光至今还印在我脑海里,令我难忘。
不知什么时候,二妹走过来,指着我手中的月饼说:“姐,原来你不爱吃月饼啊,那你能不能分给我半块啊?”我问她:不是每人一块吗,你的呢?“我的已经吃完了,你分给我半块行吗?”我本来并不情愿,但看着她那祈求的眼神,只能心疼地分给她一半。就着月光,我一点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感觉中秋之夜是那么美好。
那时的日子是苦的,可现在回想起来却都是甜。
如今,每到中秋,家里都有吃不完的月饼,可当年舍不得吃月饼的爷爷奶奶和妈妈却都去了天堂,而每到中秋就惦记着分走我半块月饼的妹妹们也和我远隔千里。其实,这个中秋,我多想有人能和我再分半块月饼啊!
中秋节随笔4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此处隐藏7886个字……秋,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浸润着亲情,温暖华夏子孙的内心。中秋节那轮圆圆的明月,清冷地悬挂在浩渺的夜空,不知从何时起,竟悄悄牵动了文人墨客敏感的心绪,留下了无数浪漫绮丽的诗句。月若无恨月长圆,无情的.月亮偏偏被赋予多情的愁思,于是,它穿过不老的时光邃道,让今人和古人一起迎月光满怀,“千里共婵娟”,执著地守望那一份期待的幸福。
在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记载“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立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对月祭拜。
随着时代的变迁,严肃的祭月仪式渐渐变成轻松的娱乐形式。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初唐诗人王建有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可见,中秋佳节举家团圆、对月怀远,已成为一种社会习俗;此时的月亮,也格外撩人愁思,亲人分离则倍感孤独。
四季皆有明月,为何中秋才是赏月之时呢?唐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给出了答案:“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天之首,则寒暑均;取之月数,则蟾魄圆。”这个解释在今天看来似乎也是合理的,也许在秋高气爽的夜空,月亮则会显得分外皎洁,更让人易于玩赏。殷文圭在《八月十五夜》起始之句即说“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看来也是深谙此中道理!
颔联“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疑欲流”将难状之月光物态化,宛若固态的冰嵌满人衣,晶莹,澄澈,折射着五彩的光芒,又如动态的水,充满流动感。这两个譬喻一静一动,凝结着缤纷的色彩,大可与青莲居士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相媲美吧!
颈联写来极有气势,任想象力自由驰骋,由眼前景色而放眼天下:西岳华山此时已积满了清露,峰影寒凉;内河入海处则是风急潮涌,浊浪排空。天涯海角,我们守望着同一轮圆月,月光流转于你我的眉间心上,也可“减得愁人一夕愁”,聊慰那相思之苦。
想起了周杰伦的一首歌《千里之外》: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人生有太多无奈,或许,守望就是在雕塑美好时光!
中秋节随笔13中秋节到了,今年的中秋节正好是周末,我们放了假,心情非常的高兴。
听妈妈说: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为处于秋季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吃月饼、赏月,我们家也不例外、吃完丰盛的晚餐,妈妈端来了一大盘月饼,有花生的、五仁的还有我比较爱吃的额蛋黄的,我们来到阳台上边吃边赏月。这时,月亮升起来了,又大又圆,真美呀,我觉得今天的月亮比较漂亮!
中秋节随笔14古往今来,中秋节就是中华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注定了八月十五,举头望月与天涯共此时。当人们和家团聚,赏月、游湖之时就给予了中秋节这样的意义,把人间温情与风物美景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和家团员的温馨、幸福与欢乐,同时带给离乡背井的游子以浓浓的乡愁。
记得在《东京梦华笔》中曾描绘出“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圣晓”的喧闹景象,这正是古人向往团圆、庆团圆的`形象呈现,对于现在的我们过中秋可谓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选择放烟火,朗朗月下,火树银花,普天同庆;可以选择游公园,桂花飘香,月色缠绕于那暗香浮动的枝头,在足下洒落点点银光;可以选择江边缓步,明月当空,江风清洌,烟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的银螺般给人清新之感,或者干脆呆在家里,在轻柔的音乐里,吃几样精细菜肴,尝点月饼,凭盒赏月,月光倾城的荣美必将充溢你的胸怀,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明月照千里”的广博至美,于是月光又赐予人们一份思索:远寄乡思!不管远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亲思乡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的月光,借着月心之桥将祈祷传递到远方的家中,愿亲人更好,家乡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时,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读出远方的牵挂与问候。
谈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提久负盛名的中秋月饼。东坡曾赞美道“小饼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现如今的月饼更是琳琅满目,花式齐全,但不管怎样翻新,不变的是它圆圆满满的外形,象征着家庭温馨和美,家人团圆共聚,所以说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一枚枚朋饼,它不仅仅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与汗水,更是古往今来华夏儿女渴望人月共团圆,天人和谐的缩影,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有人说思念像中秋的满月,牵挂似漫天的繁星,在这欢乐的节日到来之前,我愿借着柔柔的风,谱上长长的祝福,让它轻轻飘进所有人的心中!最后祝福全校师生中秋佳节和家团圆,幸福美满。
中秋节随笔15中秋节有很多传说,你们都知道吗?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叫做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活动就由此传开了。这就是嫦娥奔月的传说,你们知道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