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

时间:2025-10-11 02:21:09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范例(13篇)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范例(13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1

当年幼的孩子有点滴进步时,我们―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这是在我工作以来给我触动最大的一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智能,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学习方式的差异是由其优势智能决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语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表扬、引导克服不足,尽力弥补他的短处。

记得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她时她就会紧张,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因此,语言表达、音乐表现等方面的.能力也都比其他孩子发展的要慢一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很心疼、纠结。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她,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她新的教育,新的起点。于是,我们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她的亮点和进步的地方,给她鼓励,给她赞美,给她机会和希望。当我们发现她在绘画和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前面表扬她,并让她做示范。当她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他的头,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当她在老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她鼓励的掌声以及一个小粘纸……在这些不同的赞许、鼓励下,她渐渐大方起来,眼睛也敢正视老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而我们给孩子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鼓励他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2

第一节活动结束,尿尿的时间到了,像往常一样孩子们排队走出活动室。石云昊突然指着院子里一棵大松树大声地喊起来:“快看哪,树上有什么?”。我和小朋友都随着他指的的方向看去。看到松树上有一个很大的鸟窝!阎梓萱:“那是什么呀?”王芊蕙:“我知道,那是鸟窝!”朱姿诺:“对,那是小鸟的家,我家的大树上就有!”,小朋友们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起来,“对,里面住着鸟宝宝”“小鸟吃什么呀?”“下雨了,小鸟会不会淋雨啊!”“小鸟冷不冷啊?”“这么高,小鸟掉下来可怎么办呐?”“小鸟没在家嘛?”……孩子们脸上满是疑问,充满了好奇!!

回到活动室,很多孩子还在讨论着那个鸟窝。我见他们对鸟窝那么感兴趣,就坐下来问他们“鸟妈妈为什么会把它的家建在高高树上呢?”通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鸟妈妈喜欢搭在高处,听大人说也有在悬崖和屋檐下的,因为高处安全啊!我又问孩子们,“鸟窝是用什么搭建的?”有的孩子说的'很好,屋檐下的鸟窝是用泥巴搭建的;树上的鸟窝是用树枝搭建起来的。我给补充:“鸟窝看似胡乱搭建,但实际上应该说很结实,遇上狂风暴雨可能也无法将它摧毁,看来小鸟就是一个天然的建筑师呢!”。“还有鸟窝建在大树上,树上的枝叶有遮风避雨的作用!”

针对这些我又对他们进行了爱护小动物的教育:“你们都很喜欢小鸟,那我们要怎样保护它呢?”。我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总结出:当看到有猎人捕捉应该制止,讲道理说明小鸟可以捉虫;贴告示牌;看到受伤小鸟,应该出手相救;不给鸟儿吃打过农药的虫子;爱护树木,让每一只小鸟都有家;不能买打鸟的枪;……讨论结束,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题目叫做《小鸟不怕》!

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爱护小鸟、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我们要从小养成爱护小鸟的好习惯,有了小鸟,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绚丽多彩!――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3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在日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是建立在孩子们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规则是对自由和空间提出的相对的限制与约束,它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和秩序,可以使人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发挥更大的自由度,享受到更多的乐趣。那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培养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具体做法:

一、引导幼儿参与制定规则

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而孩子的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各项活动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事。在出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选择解决的方法。从而制定新的规则,并用文字或符号语言记录下来,贴在活动室相应的位置。如玩具摆放的规则,教师把它交给由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只有在他们参与下建立的规则要求,才能真正被其接受。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才能快乐、满足。

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内化规则的要求

我们主要应用三种手段:

1、专题性教育

2、渗透性教育

3、设计标志的暗示。

1、专题性教育

案例:“关于作品该放几天的规则制定”。在进行建构区时,晨晨小朋友发现一只用各种积木组合搭好的新房子玩具,想给它拆掉,在一旁的悠然小朋友发现了他的举动,就说:“你不能这样做,大恐龙是轩轩搭的,我认为你应该得到他的同意。”老师也注意到了他们两人的谈话,于是以邀请幼儿开会,解决问题为召集行事,教师提出:“这是轩轩搭好的大恐龙,这样的作品你们觉得放几天可以拆掉?”(教师提出问题)孩子们开始各抒已见,(孩子们规定规则)有的提议:“放3天,因为这样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让别人记住你的作品。”有的建议:“放1天,因为别的小朋友也可以玩这样的玩具”等等。最后,老师请大家说出各自的理由,用举手表决的方法,通过了大部分小朋友放3天的意见,而那些原先不同意的小朋友也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主意,服从大家的意见。

教师的.分析与反思:当孩子之间有冲突时,是培养孩子适应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如果这样的争持是一种输赢现象,它其实是一种竞争,在幼儿身上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感行为,可就是因为教师尊重了每个幼儿的意见,把制定规则机会给了孩子,运用了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告诉各自是怎么想的,现在心里感受如何,让孩子进行语言情感交流,是教师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肯定、归纳,最后,把权力交给了孩子,让他们想出一个使大家都同 ……此处隐藏3048个字……泪夺眶而出,声音都有些哽咽。我安慰孩子们:“明天我就去幼儿园。”听到我的声音,孩子们那颗不安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第二天,我刚到园,小班的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老师来了!”那股热情劲就像久别的人见到老朋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每一个小脑袋,让孩子们也感受到爱的回报。活泼的梦雪小朋友还在我的脸上轻轻的亲了一下,这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当时在孩子们的包围中,我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孩子的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激起我们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使你忘记疲劳,忘掉病痛。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9

每天的餐前活动是看vcd的时间,每位孩子也都盼望着这一刻。

这天中午餐前活动时间到了,原本照以前的规矩是由我说了算,我放哪盘就看哪盘。可是在孩子们抬椅子坐后面的时候,我听见有两个孩子在争论着什么。我上去一问,原来他们俩有一个说:“我想看天线宝宝”,另一个却说:“我才不看那个,我想看猫和老鼠。”于是发生了争议。我灵机一动,何不把“看什么”交给孩子们决定。于是,我把vcd拿在手上,先念了念每盘vcd的'名字,然后告诉他们:“今天你们来作主看什么,哪盘举手的人多我们就看哪盘,少数服从多数。但是每人只有一次举手的机会,要考虑好你最想看哪盘。”孩子们思考一会儿后,我就逐一拿出vcd请他们选择。最后选出了人数最多的“猫和老鼠”。大家都很尊重决定,没有谁提出异议。在观看的时候,也特别安静。

从这个小小的选择vcd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同时也发现如果老师能小事上尊重孩子,多给孩子们选择、做主的权利,你会发现会事半功倍的。这也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孩子的权利。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10

思思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在与小朋友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其次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再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思思这样内隐、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得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11

今天给小朋友整理衣服,张潇熠凑过来说:“刘老师,长大了我要给你买个宝马车!”“真的吗?谢谢你呀!”刘老师说。

潇熠:“我还给你买个别克车。”“天哪!”刘老师更高兴了,其实刘老师根本不知道别克是什么车。

潇熠:“我还给你买个坦克!”“好,那我天天换车开!”

梁家皓:“刘老师,我长大给你买个飞机!”“啊?!太好了,我有飞机坐了!”

其他小朋友:“……”

曲老师:“梁家皓,你给刘老师买飞机,给我买什么?”

家皓:“给你买辆汽车!”

曲老师:“不行,汽车没有飞机贵!”

家皓这个小巧嘴可被难住了,大概是考虑买不了两架飞机?

刘老师:“你告诉曲老师:你没有飞机驾驶证!”

哈哈!大家都乐了。因为刘老师连汽车驾驶证也没有。

看看老师多傻,小朋友几句话就把老师逗得晕头转向的!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12

在幼儿园的门口或家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的家长帮助孩子脱衣服、换鞋袜,不让我们的孩子做丁点事情,而孩子们则表现出一幅无所谓的态度,父母帮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好像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随意摆动着身体 , 享受着公主皇帝般的待遇,挥霍着父母的爱。而我们的家长也乐此不疲、心甘情愿的“服侍”着我们的宝贝们。

每次看到这些,总会感受到那些父母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爱,殊不知,这份爱却也会害了我们的孩子。记得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父亲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种了 20 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这个孩子很好奇地问父亲,“ 为什么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那样有什么用处。”“ 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 他的父亲满眼怜爱的看着树苗说。这个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了两三下,父亲看见了说:“ 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你应该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 他的孩子反驳说:“ 太远了,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 父亲却说:“ 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 ‘ 肥 ’ 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子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 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

只有经历了一些事情,孩子们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既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得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因为爱孩子就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要给孩子自由和动手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与幸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一生。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13

在《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中,社会《多么了不起》的教学活动,重在让幼儿感受到被别人赞美的快乐,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要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同伴的赞美,快乐大方地接受并进一步展示优点。另一方面,教师要由衷地赞美幼儿的优点,而不是敷衍了事。

因此,在活动前,教师要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细致、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在本次活动开始时,我给幼儿一定的自由交流时间,让他们通过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看见对方的优点。我在巡视时,发现幼儿交谈热烈,想当然下一环节的“赞美”一定很精彩。可事实却让我失望了,大多数的孩子不会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要么出现冷场的'现象,要么出现千方百计去寻找别人的缺点,有点“酸葡萄”心理。

我想现在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有这么复杂的思想,真是让我们老师提高了“警惕”:如今教育的重点在哪里?我想幼儿阶段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的,只是如何有效地实行,更需要我们去努力!

《幼儿园大班老师随笔范例(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