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关于工作主题语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关于工作主题语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关于工作主题语言教案1设计意图:
动物们是有趣的,大自然是美好的,我们在这个诗歌里能够了解到小动物,了解大自然。通过对诗歌的仿编,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动物们的观察能力。启发他们充分充分发挥想象,能够大胆、清楚的语言表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诗歌,能够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趣。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能用适当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3.初步了解诗歌的句式形式,学习仿编诗歌。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关于诗歌的flash一个
2.动物头饰:兔子、小猴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用富有韵律和激情的语调朗诵一遍,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
2.播放flash
⑴、完整的观看一遍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逐步观看,一起讨论看到了什么,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回答。
二、学习诗歌
1.跟老师随动画一起朗诵诗歌,让孩子熟悉诗歌。
2.帮助孩子理解作品。
讨论:小兔子跳着去做什么?袋鼠跳着又去做什么呢?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诗歌,并归纳诗歌的特点:有节奏,句子有重复
4.表演诗歌内容
分角色表演诗歌,教师指导幼儿做相应的表演动作
讨论:还有哪个动物是跳跳跳的?
让幼儿开阔思维,不局限于跳,可是是爬,可是是走。但是以跳为主。
三、仿编诗歌
1.播放动画,让孩子们看看还有哪些动物,进行示范。
教师先示范,初步调动孩子的创编能力
2.让幼儿利用动画上的图片试编诗歌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仿编诗歌。幼儿可以离开动画的示范,自己创遍。
小猴子也可以跳也可以爬,小花帽也可以来跳跳跳……
四、总结
将幼儿仿编的诗歌串连起来,最后以用原诗的结尾段结束
活动反思:
该活动既具有领域的特色又突破了领域的局限,活动中“看看”、“说说”、“做做”自然相连,让幼儿在多种感官的互动中获取经验、理解诗歌,并用恰当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理解,模仿诗歌句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从游戏化的趣味活动中,带给孩子们活泼、美好的精神感受。
中班关于工作主题语言教案2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境。
2、有条理地表达生病时候的感受,愿意分享自己知道的预防感冒的方法。
3、了解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1、PPT
2、语音故事《病菌特攻队》。
活动过程:
1、生活经验谈话,引入活动主题。
(1)幼儿回忆生病时的情形,知道生病是很难受的事。
教师:"小朋友们生过病吗?生病时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生病时的感受。)
(2)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办法。
教师:"怎样才能不生病呢?有什么办法吗?"(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
2、倾听故事《病菌特攻队》。
(1)教师请幼儿边看PPT图片,边听故事。
教师:"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苗苗,最近生病了;一个叫芽芽,从来不生病,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来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幼儿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谁?他们叫什么名字?发生了什么事?"(教师鼓励幼儿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阅读理解故事《病菌特攻队》。
(1)引导幼儿自主阅读PPT图片上的故事,教师帮助指导幼儿理解画面表达的内容。
教师:"这个好听的故事就藏在图片里,请小朋友们自己看一看,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幼儿交流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小病菌是怎样让人生病的。
教师:"小病菌是怎样进攻苗苗的嘴巴的?苗苗怎么样了?小病菌进攻芽芽的嘴巴成功了吗?为什么?小病菌是怎样进攻苗苗的鼻子的?苗苗怎样了?小病菌进攻芽芽的鼻子成功了吗?为什么?"
(3)师幼共同讲述故事一遍。
4、幼儿进一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病了应该怎么办。
教师:"苗苗生病了,芽芽是怎么对他说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幼儿知道生病时要好好休息,还要多喝开水,好好吃饭,才能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
(2)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师:"怎样做才能像芽芽一样抵抗病菌,不生病呢?"(引导幼儿知道要勤漱口、洗手、按时吃饭睡觉,认真锻炼身体,到人多和有人生病的地方要戴口罩等。)
: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中班关于工作主题语言教案3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
2、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木变化及菊花。
2、配乐诗歌。
3、课件《秋天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讨论:秋天有哪些花开了?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秋天的树是什么样的?
2、导出诗歌:秋天是多么的美丽啊!这些花儿和树都要来说说它们看见的秋天。
二、欣赏诗歌:
1、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2、分析诗歌:菊花是怎样说秋天的?枫叶是怎么样说秋天的?松树是怎么样说秋天的?大地说什么 ……此处隐藏12254个字……重难点:
重点:学习儿歌,理解儿歌中的动词“吹”、“落”、“游”、“打”等。
难点:体验和感受儿歌所传达的优美意境和情感。
三、活动准备
儿歌录音(宝宝吧)
自制儿歌挂图及相关图卡。
四、活动过程:
(一)初次欣赏录音,感知诗歌中出现的主要景物。
――你听到诗歌里出现了哪些景物?还需要再听一次吗?(幼儿回答的同时,出示池塘、风、雨、鱼虾以及荷花的图片并粘贴。)
(二)运用猜空白、翻字卡的方法,学习、理解诗歌中的动词。
1、再次欣赏儿歌,请幼儿听听挂图上绿色卡片的地方是什么字?
2、幼儿翻看字卡并带读。
3、接龙游戏。教师念前半句,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后半句。
(三)初步感受形容词,体会儿歌的优美意境。
――请你们看看红色卡片表示的是什么字?
――红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点题)
(四)配乐朗诵诗歌。
1、第一次朗诵:我们能不能也用美美的声音把这首诗念出来呢?那我们试试看.
2、第二次朗诵:你们觉得自己念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念会更好?带着这些方法我们再试试看是不是更好听了,好吗?
3、第三次朗诵:怎么样?刚才我们都是用声音朗读,这次我们要加大难度罗,用我们的身体、动作和声音一起来表现。愿意挑战吗?有没有信心?那我们试试!
中班关于工作主题语言教案17活动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2、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能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活动准备
1、课件:绘本及故事发展思维导图。
2、绘本人手一本。
3、表演用道具:可分割的大西瓜;棍子、铁铲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西瓜和小蚂蚁画面导入故事,引发兴趣。
1、这是一片怎样的西瓜?
2、谁可能会最早发现这片西瓜?
二、提出猜想问题,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播放绘本ppt的p1页,幼儿观察讲述画面的内容。
2、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面(p2)提问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展讨论:
(1)蚂蚁们一下子就吃饱了,可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
(2)你猜蚂蚁队长在说什么?(幼儿简单讨论,引出搬回家)
3、猜想活动:教师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幼儿的猜想。
(1)小蚂蚁们会怎样搬西瓜呢?
(2)蚂蚁的数量太少搬不动怎么办?
(3)如果你是蚂蚁队长看到西瓜搬不动,你会怎么办?
二、幼儿阅读绘本,梳理故事脉络。
1、幼儿人手一本图书快速阅读,教师提醒幼儿在书中寻找猜想问题的答案。
2、帮助幼儿在思维导图的索引下,对比幼儿的猜想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蚂蚁们吃西瓜——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大家一起办搬——叫帮手、用工具——大西瓜切小块——分工行动
三、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扮演蚂蚁小队长引领幼儿表演故事2-3次。
四、观看ppt在讨论中赏析故事的结尾。
1、出示西瓜皮图片p9,幼儿讨论。
2、瓜肉都搬走了,还剩下西瓜皮有用吗?
3、看看蚂蚁们是否和你们想的一样,它们又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呢?
4、出示滑梯图片p10。蚂蚁把西瓜皮当滑梯,真是太好玩了。
五、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的精神。
1、讨论: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动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2、总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始末,在这本书中,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和其他蚂蚁都不同,孩子可以讲出很多好玩的故事。我使用了观察法、迁移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关注画面细节,猜测故事情节,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教师只是以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绘本阅读教学中要优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最终通过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幼儿园应坚持绘本教学不松懈。
中班关于工作主题语言教案18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活动准备
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等。
活动过程
1、选择游戏内容
①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②幼儿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想参加哪个活动角的活动,为什么?
2、分配角色
①能大胆地讲出自己想承担的角色,并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当妈妈,你们同意吗?”,“我想当值班经理,你们同意吗?”
②分配角色时,能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当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通过协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两个幼儿都想当医生时可以这样协商:“咱们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饭。”
两个幼儿都想当值班经理时可以这样解决:“咱们轮流当,你当一会儿,我当一会儿。”
3、发展游戏情节
①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提问,设置困难、障碍,让幼儿边想边说、边行动。
例如,做“开小饭馆游戏”。
师:请问有什么饭啊?
生:馒头、面条。
师:没有菜吗?
生:有白菜、西红柿、土豆丝。
师:请来碗面条,放点西红柿。
生:好吧,请等一会儿。……
②在游戏中,根据角色的身份、特点、学习与人交往的对话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商店的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能热情地同顾客打招呼,介绍货物,推荐货物。顾客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表示谢意。
4、游戏评价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①谁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即让幼儿主动发现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与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②你在游戏中缺少企么材料?下次想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科学教案10篇[热门]](https://img.jihtu.com/upload/59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