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古诗教案

时间:2025-11-06 13:06:12
牧童古诗教案

牧童古诗教案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牧童古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牧童古诗教案1

一、教学目标:能够了解、理解和表达古诗《牧童》中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牧童》的含义;

2.了解古诗《牧童》中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古诗《牧童》中的意境;

2.深入剖析古诗《牧童》所表达的主题。

四、教学思路:

1.引入:

让学生朗读或听诵《牧童》,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观察古诗中的场景,理解古人笔下的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

2.知识讲解:

(1)解读古诗《牧童》

晋代文学家陶潜的《牧童》是一首描写草原上的牧童的七绝诗,全诗共四句,共八个字,非常简练,但是却给人一种特别深刻的感觉。“懒将春事深藏懷,乍覺晴陽照客來,翻教琴與琢磨遍,不似穿村甚遠催。”这首古诗意境优美、构思独特、语言简洁、韵律优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这首诗共分四句,第一句“懒将春事深藏怀”,描写了当牧童看见春天的到来时,面带微笑,心中暗喜,把这份喜悦深藏心底,不轻易地表露出来。第二句“乍觉晴阳照客来”,描绘了晴天的阳光普照大地,照亮了牧童的心灵。第三句“翻教琴与琢磨遍”,描绘了牧童在草原上边牧羊边弹奏古琴,与大自然完美交融。第四句“不似穿村甚远催”,表达了当时的牧童生活真实、随意、自由、不拘一格,不受外界的约束。

(2)主题探究

古诗《牧童》的主题是“自由自在”。作为一个草原上的牧童,牧民们的生活非常简单,却又充满了自由、自在和快乐。他们不受任何约束,没有繁重的工作,可以随心所欲地牧羊、弹琴,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他们的一切。

五、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研读《牧童》,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特点;

2.组织学生互相讨论《牧童》的主题;

3.教师讲解《牧童》的主题和语言特点。

六、教学设计:

课型:阅读理解课

课外读物:《童年》·戈洛廖夫

教学过程:

一、预设问题

1.你读完《牧童》之后,能想到古诗中表达的是什么?

2.你觉得这首诗中古人的审美情趣是怎样的?

3.你希望自己以后的生活像古诗《牧童》中的人那样自由自在吗?

二、知识讲解

1.分析《牧童》的意境和语言特点

在这首古诗中,陶潜通过描述草原上的牧童,展现出了生活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场景。这首诗表现出了浓郁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全诗语言精炼而细腻,点睛之处恰到好处,表达了古人对自然和心境的追求。

三、主题探究

1.深入剖析《牧童》的主题

古诗《牧童》所表现的主题是“自由自在”。牧童在草原上牧羊、弹琴、欣赏自然,生活自由自在,享受自由的美好。作者通过这首古诗,将自由、自在的生活描述得非常细致生动,其生动的描述一方面令人感受到了优美自然的草原风光和美好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古人追求个性自由和心灵自由的情感。

四、拓展阅读

这里,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部儿童读物--《童年》·戈洛廖夫,书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尤其是他的家人在乌克兰的渡过的童年生活。书中展现的生活非常自由自在、纯真、简单,充满了快乐和幸福感,是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中,我们了解到古诗《牧童》中的主题是“自由自在”,不但表现出了草原上的牧童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古人追求个性化和心灵自由的特质。同时我们发现,自由、自在是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所需要的,希望我们的生活也能像盼的一样自由自在,充满幸福和感悟。

牧童古诗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背诵古诗《牧童》。

(2)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并能正确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让学生了解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3.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爱好诗歌、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爱好自然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分析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古诗《牧童》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策略:

1.情境启发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影片、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增强学习效果。

2.启发式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案例式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式教学,使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感悟诗歌的特点和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

1.引入课程: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古诗牧童》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兴趣。

2.导入课程: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牧童》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的内容。

3.重点课程:

(1)阅读《牧童》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2)分析《牧童》的诗歌特点和内涵。

(3)探讨《牧童》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案例分析:

通过传统教材和现代文化中的案例,呈现《古诗牧童》中所表达的主题,提高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让学生体会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5.巩固课程:

通过诗歌背诵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加深对《牧童》的理解和感受。

6.课后作业:

让学生自主学习,背诵《牧童》这首诗歌并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

五、教学评估:

1.问答评估: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测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评估: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测评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诗歌背诵评估:通过学生对《牧童》这首诗歌的背诵,测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资源:

1.课堂教学资料:PPT、音频、视频等。

2.课外扩 ……此处隐藏5663个字……结:

1.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们通过写作,更好地掌握了田园文学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3.学生们通过学习和创作,体验到了生命中因为情感的存在而充满诗意和生机的感受。

总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田园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技巧,同时也为生命中情感的存在感到深深切实。这种卓越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道突破认知的契机和提升人类情感体验的途径。

牧童古诗教案10

引言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其中的一首《牧童》更是被誉为“童真之诗”的代表作之一。它表现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那么如何教授这首古诗?本教案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牧童》这首古诗的价值和意义。

2.让学生了解《牧童》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4.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自然环境的留恋和向往,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课文:《牧童》

2.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录音机等。

3.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

1.热身(5分钟)

通过播放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自然环境等与《牧童》主题相关的内容。

2.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牧童》这首古诗的来源、背景和作者。

3.阅读理解(15分钟)

指导学生通读整篇诗歌,认真听朗读,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结构。引导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每句诗句,结合诗歌语言、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解读。

4.感受体会(15分钟)

通过诗歌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感受诗歌的美丽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自然环境等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思考和意识。

5.学以致用(15分钟)

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童年生活、自然环境的博客或小作文,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也可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6.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意义、作者的创作意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带领学生认识到诗歌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熏陶和启示。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收集和评估学生作品,了解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生态保护意识是否得到提升。

3.了解教案设计是否合理,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加以修改改进。

牧童古诗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

2.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山野中一份宁静和简朴的生活情趣,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

4.培养学生品味“洁净”的文化情趣,向学生细微之处注入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

2.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山野中一份宁静和简朴的生活情趣,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

2.培养学生品味“洁净”的文化情趣,向学生细微之处注入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教学内容

1.引入:

教师请学生先看下面一幅名画《牧童图》,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所表达的主题;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比较充实,丰富,有意义呢?”

2.逐句讲解古诗《牧童》

学生阅读课上,教师指出古诗的重点,在讲解诗句的同时,注重阐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古诗解读

学生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教师围绕这一点展开古诗的解读。通过解读古诗《牧童》,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牧童的生活非常单纯,而且没有任何琐事,他们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对自然充满着热爱。

4.现代生活的反思

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和珍惜生活中那些细节,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教学方法

1.视觉化教学法

2.朗诵教学法

3.情感化教学法

4.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古诗《牧童》的诗意;

2.要求学生通过古诗《牧童》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简约、洁净、高尚生活的思想。

七、教学评价

1.课前测评

2.课堂练习

3.口头表达评价

4.书面作业

5.课后综合评价

八、教学设计

时间:1课时

1.引入:教师先请学生看一幅名画《牧童图》,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所表达的主题;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比较充实,丰富,有意义呢?”

2.逐句讲解古诗《牧童》,阐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理解和感悟。

3.古诗解读:学生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教师围绕这一点展开古诗的解读。通过解读古诗《牧童》,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牧童的生活非常单纯,而且没有任何琐事,他们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对自然充满着热爱。

4.现代生活的反思: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和珍惜生活中那些细节,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5.作业布置:请学生跟读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在生活中体会简约、洁净、高尚的生活情趣。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个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体味到了人文情怀的美妙,听取学生关于生活的想法,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从中感悟生活之美。本次课程以诗歌为载体,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气息,追寻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内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牧童古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