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教案

时间:2025-08-06 17:24:14
有关大班健康教案范文集锦9篇

有关大班健康教案范文集锦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健康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健康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健康在五大领域中是排在首位的,这更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在本节课堂中,我将以饱满、热情的情绪吸引幼儿。并会运用引导法、直观示范法、操作练习法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及托球走的技能。

【活动目标】

1、能借助托盘托球走。

2、锻炼掌握平衡的`能力。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托盘、海洋球人手一套、音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引导法、直观示范法、操作练习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学习平衡托球走的技能。

难点:在学习平衡托球走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对健康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客人,看看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2、教师提问:“这个海洋球还能怎么玩?”(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本活动

1、幼儿探索不用手拿的运球方法

⑴发放海洋球。

⑵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不用手拿的运球方法。

2、幼儿学习平衡托球走的技能

⑴幼儿准备物品。

⑵教师示范

⑶幼儿练习平衡托球。

3、游戏活动

⑴运球赛

⑵接力赛

三、结束活动

幼儿排好队托球走通过障碍物出活动室。

大班健康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的生活中,板凳是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平时,孩子对板凳的认识只限于休息时用于坐,但是板凳却是我们那个时期的玩具,板凳游戏不仅趣味性强,而且可以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为此,我设计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板凳游戏,旨在充分利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发展幼儿钻、爬、平衡等动作技能,让幼儿体验玩板凳带来的乡土情趣。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板凳带来的乡土情趣。

2.利用板凳游戏学习钻、爬和平衡的动作技能,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3.积极参与合作探索活动,具有勇敢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板凳游戏练习钻、爬和平衡的动作。

2.难点:探索板凳的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

1.大鼓1个、木制长板凳10条。

2.音乐《进行曲》、《爱与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进场进行抢凳子游戏:将凳子围成圈,幼儿围绕凳子跟着鼓节奏做高人走、矮人走、快跑、慢走等动作练习,当鼓声停止的时候,幼儿要迅速坐到凳子上。

二、基本部分

1、把活动器材——板凳介绍给幼儿:“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凳是用干什么的呢?什么时候要用到板凳子呢?”

“今天我们要用这个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

2、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板凳的各种玩法。

“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板凳可以怎么玩呢?比一比谁的玩法最有趣最多?”幼儿分散自由探索活动。

3、请幼儿介绍并示范自己的玩法,尝试进行各种板凳游戏。(重点介绍以下三种游戏的玩法)

(1)爬过“矮山洞”——将板凳横向摆放,幼儿从板凳的下面钻过去,不能碰到长凳。“怎样钻能不碰到长凳呢?”

(2)钻过“高山洞”——将两张板凳叠在一起,幼儿从两张凳子中间的空当中钻过去,小心不能碰翻上面的凳子。游戏时可以由一位幼儿扶住上面的凳子。“钻过这样的山洞时,要注意什么?”

(3)走“独木桥”——将长板凳纵向摆放,幼儿从长板凳上面走过,双手伸平保持平衡。“我们要从独木桥上走过,怎样才能又稳又快呢?”“下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板凳乐”比赛。

(1)“刚才,小朋友们动脑筋想出了许多有趣的玩法,有爬过“矮山洞”,钻过“高山洞”,走独木桥,你喜欢什么玩法?”“我们把这三种方法组合起来,来进行一次长凳游戏比赛好吗?”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场地。

(2)幼儿讨论出比赛的规则。每队可以请出一位队员做安全保护员,扶住板凳,保护队员安全的游戏。

(3)分红绿队进行比赛。

(4)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方法。再次比赛,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三、结束部分

幼儿倾听音乐,坐在板凳上做放松运动,适当休息。

活动总结

1.总结探索出的板凳的各种玩法

2.总结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表扬表现积极的幼儿,肯定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大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生长绳和生长卡的制作方法,感受自己在渐渐长大。

2、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在制作活动中主动语同伴合作。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长感到高兴。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搜集每位幼儿出生时及入园时的身高、体重记录表。

2、上课前教师为孩子准备生长绳和生长卡。

3、活动前请家长告诉孩子他们出生时的身高语体重。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看身高、体重的.记录表,感受自己在长大。

(1) 教师帮助幼儿回忆自己出生时的样子。

(2)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交流,幼儿感受自己刚出生时的弱小。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都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启发幼儿学习制作生长绳和成长卡,记录下自己的变化。

(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激发幼儿制作生长绳和成长卡的兴趣。

(2)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变化呢?

(3)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制作生长绳。

(4) 教师启发幼儿讨论如何制作成长卡。

4、 教师组织幼儿制作生长绳和成长卡。

5、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制作好的生长绳和成长卡。

教师启发幼儿学习交流心中的感受,为自己和同伴感到高兴。

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能听口令进行前后左右的运动,提高身体协调性。

……此处隐藏2202个字……

师:今天请小朋友和小脚做朋友,跟着老师跳起来。(脚部活动)

二、谈话引出,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用脚来玩的游戏有哪些?

2.师: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游戏,游戏名称叫《编花蓝》,是用脚来编花蓝这样的游戏,你们玩过没有?

3.学习儿歌

师:玩游戏之前要学习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先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吧!

师带幼儿学习两遍。

4.学习新游戏。

师:儿歌学会了,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一起玩,你们要仔细地看,认真的学。

5.教师示范讲解。

首先,我们三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然后大家一起伸出右脚,我先将我的右脚搭在我的手上,然后请我右搭边的朋友勾起他的右脚搭在我的脚上,接着请最后一个朋友勾起他的右脚搭在第二个朋友的脚上,我把脚搭在最后一位朋友脚上,这样編花蓝就编好了,现在开始转了。

三、幼儿尝试玩游戏,师指导。

1.师:孩子们,想玩这个游戏吗?那现在请你们找两个好朋友拉成一个圆圈,我们一起编花蓝。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游戏,师适当鼓励。

3.请你说说刚才在游戏中碰到了什么困难?怎么才能把花蓝编得很牢固。

4.改变形式再次游戏,进行分组比赛。

游戏玩法:

孩子们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将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边两孩子的手上,单腿站立,然后,孩子依次将自己的一条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将腿搭好后,最先那个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开始游戏,边单腿跳边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

游戏规则:

1、参加游戏的`人数在三人以上。

2、若有一个小孩的腿掉下来了,游戏必须重新开始。

小结:编花蓝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办才能成功。

四、放松活动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活动四肢,使身体完全放松。

活动延伸:

回家和小朋友们继续玩《编花篮》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园以游戏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是完成 幼儿体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孩子们很喜欢编花篮的游戏,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锻炼了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体育活动游戏化,激发和培养了幼儿的体育兴趣,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 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也培养了幼儿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 良好品质。

大班健康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讲次序、谦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文明社会对人的行为的要求,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个人都能自觉遵守次序,社会就会整然有序,回报人类以舒服的生活环境。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先己后人的一种自私现象。本活动通过浅显易懂的实验说明谦让、有次序有时关系到事情的成败;同时通过“拿玩具”的亲身体验,得知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排队,讲次序才能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也给人带来一个愉快的心情。

二、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互相谦让,知道人多时要排队,不拥挤。

2、从小培养幼儿讲次序的文明行为。

活动准备

每组桌面上放有若干个小口透明瓶子(里面装有两个比瓶口稍小的彩色球并用绳子系好,把线放在瓶外),玩具一筐

活动过程

1、小实验:小球要出来

(1)教师出示一个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并提出实验问题。

教师:小朋友看瓶子里有什么?谁能把两个球同时拉出来?

(2)先后请数名幼儿上来把瓶内的球同时拉出瓶外。然后讨论:

①为什么两个球不能同时拉出来?(引导幼儿说出因为两个球挤在瓶口,瓶口太小,球不能一起出来。)

②有什么办法能把两个球很快取出来?请你试一试。(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并请幼儿边想边操作。)

③请取出球的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把 球取出来的'。

讨论:为什么一个一个地拉,球就能很快取出来了?

小结:因为瓶口小,一次只能通过一个球,所以两个球想同时出来是办不到的,一个球让另一个球先出来,最后两个球很快都出来了。小朋友也一样,有时候需要互相谦让。

2、拿玩具。

教师把一筐好玩的玩具放在桌上,请全班幼儿同时来拿,教师不提任何要求,观察幼儿是如何拿玩具的,并记住被挤的幼儿。

(1)提问:刚才你们拿玩具时觉得怎样?(教师有意请一些被挤的幼儿回答 ,说出拥挤、难受等心理感受。)

(2)讨论。

①应该怎样拿玩具才能又快又不拥挤?(启发幼儿说出要排队)

②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呢?为什么?(上公共汽车、火车、飞机、看病、买东西、玩滑梯等人多时需要排队。)

小结:在生活中,因为想做同一件事情的人很多,每个人都 能谦让一点,都能自觉讲秩序,自觉排队,不挤也不抢,我们的心情就会很愉快,做事情就会又快又好。

3、请幼儿排队拿玩具到室外玩。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有秩序地拿玩具。如果有个别幼儿还抢、挤,教师应及时制止,并请他重新排队。

三、辅助游戏《过独木桥》

在活动时,可以组织幼儿玩摘果,运东西等游戏,在路途中设置幼儿“独木桥”(平衡木),幼儿要一个跟一个才能过桥。

四、家园配合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与同伴玩的机会,同时经常鼓励幼儿送一些东西给同伴或亲友,告戒幼儿不霸道、将秩序,并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在大班年龄阶段,幼儿大多争强好胜,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少能相互谦让。从这一点出发,教师设计了这一活动,突出了时代性的要求。该活动的设计还突出下列方面的特点:

1、在活动设计中,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激发幼儿内心感受、体验的生活事件。如从拿玩具这一情境中引出秩序的维持等。这些是幼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幼儿因此引发的感受、体验会更多、更真实。

2、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在活动设计中,教师由情境利用导入(小实验:小球要出来及拿玩具),激发幼儿对谦让及秩序的感受、体验及引出自己心理感受的表述。最后,又回归到实践操作活动(请幼儿再次拿玩具到室外玩)。这一活动的设计没有强调教师的说理,而上强调幼儿在情境中有所体验,能影响自己以后的活动(在以后的活动中能自觉谦让)。

3、注重课内外结合,突出活动的整体性。

此活动设计不仅仅满足于课堂内的引导、启发,还设计了家园配合环节。因为谦让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甚至是一次教学活动就能使幼儿自发产生的,需要老师、家长在以后的生活、活动中不断强化,所以家园合作 环节 在此活动中必不可少。

《有关大班健康教案范文集锦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