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08 23:51:18
语文教案6篇[优秀]

语文教案6篇[优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

2、 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 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

4、 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本章知识网络:

知识点:

一、导入

由《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入

二、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四、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大意

第一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重点字词,

使:派遣 以:用,拿,把,介词

易:交换 其:加重语气,一定

加惠:给予恩惠 大:大片土地,形容词作名词

虽:转折连词,即使 然:代词,这样

于:从 弗:不

使:派遣,动词 使:出使 ,动词 于:到

2、品读第一段对话,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交代背景(环境),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从,于是唐雎临危出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盛气凌人、蛮横、欺诈)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清醒、不悲不亢)

评析: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定向】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重点】

1、托物寓意的写法。

2、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1.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着“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介绍文体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二、自学生疑,正音正字

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学习释疑,感知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此处隐藏2527个字……____看出,意思是____。

④沙石的颜色是黄的,为什么说是“沙如雪”呢?你能联系上下诗句来理解吗?

因此,我们在译释古诗的时候,习惯上总把原因说在前,结果说在后。

5.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请一两位同学)

6.这两行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板书:景)呢?(映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诗句看看画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月儿、群山、沙石怎么样?面对此景,诗人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复片,复上马)

7.练读。这是一幅供马驰骋的广阔原野图,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舒缓些。

8.广阔壮美的北方原野给马提供了一个可以奋起奔腾的环境,这使诗人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板书:情)齐读后两行。

9.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必要的点拨。

①金?络脑?

②为什么要配“金络脑”?(提示:俗话说好马配好鞍)

③有没有配上?从哪个词看出?“何当”是什么意思?

④“走”是什么意思?骏马跑,我们可以说什么?

10.谁能连起来说说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11.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驰骋,这是马的愿望。写这两句诗人仅仅是抒发马的愿望吗?作者由马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作者借马抒发了自己什么情怀呢?

12.练读。

①读这两行诗时要把诗人渴望能在原野上纵横驰骋一样,施展才能,为国建功立业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上与前两行诗有什么不同?

②用疑问的语气读出迫切、激愤的心情。(个别读-齐读)

13.齐读。全体起立。

14.配乐背诵。

为了把诗的意境体会得更好,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画面,听着音乐,把这首诗吟诵一遍。

三、学习第二首《塞下曲》。

1.过渡。(揭示写法)

李贺的《马》诗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很多的启示。我们学习的时候,运用了抓关键词语理解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的方法。

2.揭题、解题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学习另一首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古诗,题目叫《塞下曲》。(板书:叙事抒情)“塞”,指什么地方?古时把长城以北的地方称塞外。“塞下曲”,曲名,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歌。

3.简介作者。

《塞下曲》的作者是唐朝的卢纶,他七岁就能写诗,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在《塞下曲》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则发生在边关的精彩传说故事。

4.这是个什么故事呢?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出示填空)《塞下曲》叙述了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

指名读全诗。

5.词语质疑。在预习中,你们理解了哪些词语?学生自由说。

6.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诗句里词语的意思都懂了,能不能把这些意思串起来讲讲诗句的意思,谁来说第1、2行,第3、4行呢?

7.这首叙事抒情的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叙述)

提示:哪一行说的是故事的起因?哪里是经过?结果?

8.这首五言诗仅用了二十个字就向我们凝炼、生动地描绘了一则精彩的传说故事,李广将军的形象栩栩如生。诗中有些字用得特别好,我们来欣赏欣赏。同学们,先把第1行诗读一下。

①第一行诗句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当时的场面、气氛?(惊)

从这个“惊”字上,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和气氛吗?

读第一行,读出紧张的气氛。

②下面几行,各抓哪一个词?

a.为什么抓“引”?

(提示:表现了李将军的什么?)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李将军英姿勇猛的形象。

b.“没”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当将军的手下找到这支箭时,会怎么说?学生自由说。

来,我们就用这种惊讶、称赞的语气把第3、4行读一读。

9.齐读全诗,完成填空。

叙述了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10.个别读,齐读;配乐背诵。(请同学们听着音乐,有感情地吟诵一遍。)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进一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准备默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交流在课外了解的景点。

2、阅读散文《海潮》,体会语句的精彩。

3、朗读欣赏对联。

4、开展“飞向太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体验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挫折与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一起设计阅读要求。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会填”

1、出示:“郁郁苍苍,娉娉婷婷的黄山松”。

2、引导学生明确“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两个词语概括了黄山松的特点。

3、学生在横线上填入表示景物特点的词。

4、全班交流。

二、学习“我会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整体感知短文。

2、默读思考:这篇短文描写了什么情景?

3、和同学们一起设计阅读要求,自学短文。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三、学习“百宝箱”

1、出示对联,学生齐读。

2、教师简要说明对联的有关知识。

3、出示准备好的对联,让学生说说读对联或贴对联的有关知识。

4、教师指导学生赏析文中的三副对联。

5、指导朗读,注意语气与停顿。

6、学生朗读对联、背诵对联。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飞向太空,是人类美丽的梦想,不懈的追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挫折与成功吧!

二、认识中外宇航员

1、出示几位中外宇航员的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他们飞向太空的辉煌经历。

3、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中外宇航员的图片、文字资料。

三、讲述英雄故事

1、指名讲述英雄故事。

2、小组交流听后的`感想。

3、全班交流收集到的英雄故事。

四、写写外星人

1、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外星人传说的资料。

2、说说你心目中的外星人的样子。

3、想象你与外星人的一次会面。

4、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把你想象的情景写下来。

5、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语文活动8

一、我会填

二、我会读

三、百宝箱

四、大舞台

《语文教案6篇[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