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5-07-24 21:42:10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锦集10篇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小鸡出壳

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FLASH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

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教学反思:

1、在课前要带小朋友先观察生活中母鸡孵小鸡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

2、师幼配合得还不是很好,以后我会注意这个方面。

3、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加配电脑画面,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高低,能随高低不同和乐句做相应的动作。

2、学习轮廓剪的技能。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高人矮人的轮廓图片、剪刀、回形针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引题,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

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听起来感觉怎样,好象看到了什么?

游戏“高人矮人”

2、幼儿运用轮廓剪和连接的技能,自制指偶玩具高人和矮人。

3、反复让幼儿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分辨哪句是音高,哪句是音低,哪句是由低变高,哪句是由高变低。重点分辨第五、六句

4、让幼儿左右手各套一高人和矮人的指偶,听高低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高人和矮人,并即兴地做动作,高音出高人,低音出矮人。

5、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示音的高低,启发幼儿创造性得表演。

活动反思: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都能非常积极主动,没有过多的约束,只有快乐的表现,其实,当一节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相信孩子会很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我这样表现——课题生成: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节奏:声音的节奏、建筑的节奏……中班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较之小班已有了一定提高。但在音乐表现时,仍出现形式单一,甚至节奏不准究其原因是经验的缺乏和音乐节奏的敏感性较差。引导能们生活中已有的节奏与他们接触到的音乐节奏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动作表现这些节奏,可以较好地提高他们音乐敏感性及表现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在幼儿学习经验的状态存在的,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这也正如皮亚茶理论: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在与客观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经验。因此,我试图提供较为丰富的材料,创设一个适宜幼儿现在的环境,从而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表现节奏、表现自我。

  我这样表现——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身对节奏的感知。

2、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并在观察、模仿同学方式中丰富自身经验。

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表现兴趣和表现自己的欲望。

我这样表现——活动准备:

1、行过"找一找有节奏的声音和现象"的活动。几种常见二、四拍节奏型有初步的认识,熟悉《杨柳青》

2、录音机、《杨柳青》等音乐磁带。

3、创设供幼儿表现节奏用的环境。提供材料:扣若干,锅、碗、盆、筷若干、雪碧瓶、易拉罐若干,搓衣板,彩带装等。

我这样表现——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人音乐游戏。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美丽的春天快要过去了,自己的舞蹈来表现春天吧!"播放ABA段式音乐,师幼随着音乐做游戏,老师告诉幼儿:

"一粒一粒的种子,静静地躺在泥土中。春风吹,慢慢地慢慢地发芽了,长出叶子了,长成小苗了,开出一朵一朵的'小花。"(A段)"小花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呀!这个世界好美它们高兴地跳起舞来。"(B段)"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小花们有些累了。它们慢慢地闭起了花叶,在温柔的月光中静静地休息了。"(A段)2、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现象。

(1)师幼讨论: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幼儿认识到声音有节奏才好听。

< ……此处隐藏2197个字……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小百科: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1928年,上世纪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小班音乐活动《春天》

执教教师:瞿仙英

设计意图:

适逢春天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意境优美,从儿童的角度诠释了春天的美。此时设计这次活动应景应时。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主要想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幼儿感受春天美好的意境,表达对春天的美的喜爱,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并能完整的演唱出来。

活动难点: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1、黑板一块,花儿、蝴蝶、蜜蜂、小白兔等头饰若干。

2、《春天》音乐CD/磁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法。

1、让幼儿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花园里有什么啊?

二、教师通过图片引导幼儿引入歌词,理解歌词

1、花园里天气怎么样?什么都开了?谁对着我们弯弯腰?

2、根据歌词的内容,教师与幼儿共同创编相应动作。

三、示范唱歌并让幼儿学唱

1、分解逐句教唱,并梳理创编的动作,对于大胆表演的幼儿

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进行表演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随伴奏(陪班教师)演唱歌曲1-2遍。

4、游戏巩固法,教师扮演大灰狼,将幼儿分组表演蝴蝶、蜜

蜂、小白兔唱着春天的歌一起出去玩。在歌曲结束时(配

班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小动物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以

免被大灰狼捉住。

四、结束部分

教师带

领幼儿在音乐声中一起到教师外去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延伸:

课后教师可再上第二课时,让幼儿充分表演唱或在艺术角投放《春天》的歌谱,让幼儿开展区角游戏。

教学反思:

《春天》是一首节奏欢快,意境优美,比较受幼儿喜欢,活动中我通过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歌词摈弃传统反复跟读、枯燥的记忆法,让幼儿自主学习理解歌词,创编动作相对较难,活动中不尽人意,但基本达到我预设目标。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受十分喜悦!

中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表现故事角色的特点。

2、体验和同伴合作配音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种类的乐器若干、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价值分析:在回忆故事中,拍拍故事中相应的节奏,为以下选节奏图谱做铺垫。)

1、 引出:前几天我们听过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

2、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狮子、小马、小鸭、小鸟、老鼠)这些小动物出来玩和逃走时的走路声、叫声是怎么样的?(幼儿模拟动物声音、拍拍节奏)小结:把小动物出场和离开的声音节奏型做一个总结。

二、探索尝试

(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表现故事角色的特点。)

1、一一出示节奏图谱:接下来,我们和这些小动物们一起做个配图游戏。

谁来试着拍一拍,你们觉得这张节奏谱上的节奏像故事里哪个小动物的叫声和脚步身?(一起拍拍节奏,出示相应的动物图)

2、 出示各种小乐器:这里有哪些打击乐器?想想哪种小乐器的声音像大狮子(马、老鼠、鸭、鸟)的叫声和脚步身?(一一敲敲小乐器来验证一下)

3、分组探索:给音乐节奏故事里的动物配音(配音游戏)

(1)提出要求:我们一起请小乐器帮忙,给故事里的动物配音。看看故事中有几种小动物?那么几个人一组?每组的`5个朋友先要互相商量好自己想做哪种小动物,再去选一种适合这个小动物声音的小乐器,最后每组的5个朋友一起试试用乐器给故事里的动物配音。

(2)把幼儿分成三组,各自选择乐器和相应的节奏型进行练习。

三、配音表演

(价值分析:利用配图、配乐游戏,尝试根据故事的角色特点,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内容,并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我们一起学做小小演奏家来配音表演。

1、请一组幼儿合作配音表演:让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乐器和小动物相应的节奏型给故事中的小动物配音。

2、全体幼儿进行合作配音表演选择同一种动物的幼儿分别在一起,集体给故事中的小动物配音。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用乐器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讲故事,那还有什么故事可以用乐器来配音呢?等你们发现了告诉老师,我们再来一起演奏。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锦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