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数学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过程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和2℃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2、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20xx,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2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2)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
(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xx,+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2)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六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练一练,练习十一11-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指名口算课本第64页第11题)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板书:
约数
倍数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说明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复习约数倍数相关知识(略)
(2)写出18的所有约数
三、复习质数合数
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
板书:1
质数
合数
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7851235791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科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的因数叫做90的什么数?(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4、做“练一练”第3题
练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板书——公约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练一练”第4题
集体练习,指名口答,说一说方法怎样归纳三种关系?
追问:用短除法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复习
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1、提问: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板书:——能被2、5、3整除的数)
2、“练一练”第5题
提问:这里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什么数?不能被整数的数都是什么数,
板书:偶数
奇数
想一想,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六、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说说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和12题
2、课堂作业
八、课外作业:练习十一第18题。
教科书第61——62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本节课主要教学比的意义 ……此处隐藏11440个字……p>数量占总家庭数的XX%
3、 学生汇报结果。
4、 分小组讨论。
5、 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做的比较好。
六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 转90°。
2、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线段旋转。首先回忆一下,什么是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交流
1、师: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清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画法,在动手画一画。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并说说哦你们的画法。
同学们很有想法,老师是这样画的,先把旗杆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在画 出旗子。
师:利用刚才画小旗的方法,来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和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师:通过刚才三角形ABC的旋转,请同学们想一想旋转后三 角形有什么 变化?
师:对,旋转后的三角形 ,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这就是旋转的一个性质。
3、师:在想一下,画旋转 图形时,要注意什么?
师:旋转时要注意旋转的角度和距离。可以先找一条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在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三、课堂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 1)三角形 A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的三角形B。
(2)三角形A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的'三 角形B。
(3)三角形A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的三角形B。
2、画出图中长方形①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再画出长方形②绕 点N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想一想,图①中的三角形绕中心点每次 旋转多少度能得到这个图案?图②中的正方形呢?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六年级数学教案14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十几减6、5、4、3、2
三、仪器教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我们的教室?
教室里都有些什么呢?
特别是坐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它们呀,分成了四大组你们看见了吗?
我们一起来看第二组,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怎么列算式呀?
①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②一共有12个小朋友,男生有的8人,女生有几人?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a.12-2=10 10-6=4
b.10-8=2 2+2=4
c.8+(4)=12 12-8=4
③一共有12个小朋友,女生有4人,男生有几人?
引导思考12-4,你想怎样进行计算呀?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生合作探讨12-4的口算方法
(1)你想用怎样的`方法口算呀?
(2)议一议,有哪些算法呀?(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4+(8)=12 12-4=8
②12-8=4 12-4=8
③12-2=10 10-2=8
④10-4=6 6+2=8
⑤从13开始往前数
(3)轻轻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口算呀?
2、试一试
第92页,11-6 12-3 13-4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然后四人一组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好不好?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第92页第1题,从每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十几减6、5、4、3 、2 (揭题)
小朋友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呢?
(四)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老师送出了一些铅笔和本子,你们知道老师这还剩几支铅笔?几本本子吗?
给点提示:铅笔一共11支,本子有13本。
还需要什么吗?
六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灵活求真、假分数、小数、整数、带分数的倒数。
教学策略:
1、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前面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足够的练习掌握倒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倒数的两个条件:①两个数。②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并让学生讨论:
①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③5是倒数这样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说明: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这个数可以是小数,分数和整数。
然后让学生自己创作几组倒数,并对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用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所举的例子对不对。
4、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时要引导学生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并思考:
①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
②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③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得出: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5、使学生明确:
(1)自然数的倒数要先把它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按调换分子、分母的方法来求倒数。
(2)求带分数的倒数要先把它化成假分数,再按调换分子、分母的方法来求倒数。
(3)求小数可以先把它化为分数再调换分子、分母的方法来求倒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