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蝉脱壳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蝉脱壳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蝉脱壳教案1主要目标: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小作者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秘密。(出示填空)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事啊!(抓住“多么”“神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二、感受“怎样脱壳”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奇特的秘密的!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①学生自主学习②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检查学习情况,老师相机指导并板书(背→头→脚→尾)
3、播放“脱壳时”课件,加深理解文本
4、抓重点词句品读。重点抓住“抽搐、裂开、钻、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动词,读出喜爱的感情来。)
5、感知写法。想一想,能把各部分出壳的次序打乱写吗?
讨论交流:这样是按照蝉各部位出来的`先后顺序写的,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板书:有顺序、善于观察)
三、感受脱壳后的蝉
1、自由读第5自然段,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代表全班交流。这时的蝉翅膀在变——颜色也在变——(根据表格内容总结)
3、总结:这是一个魔术的过程,然后过渡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让学生齐说几遍)-------而留在一旁的蝉壳,――(同上)
四、总结
1、看板书总结本文主要内容(奇特动人)
2、总结文章写法
五、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小鸡出壳、蝌蚪变青蛙……下面就让我们选择一个自己看见过的,写一个情景片段!向文中的小作者学习写法,做到有顺序、有感情、有详略。
附:板书设计
脱壳前有顺序有感情有详略
《金蝉脱壳》脱壳中善于观察多记录
奇特动人脱壳后
一、设计意图:《金蝉脱壳》通过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文本的脉络很清晰,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了解学情,确定教法:蝉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司空见惯,但极少有同学对“金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教学时我通过探究研读、观看画面、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动人。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尝试练笔,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金蝉脱壳教案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4.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人们常用他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三国时,诸葛亮还曾用这一计谋使蜀军避开了魏军的追击,安全撤回汉中,这个成语就是——齐读课题,金蝉脱壳。
二、学习蝉虫与蝉儿
导入: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金蝉,那好,请大家闭上眼睛,等老师让你们睁开的时候才能睁开。
师述: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我们来到菜园里的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我们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们发现了一个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睁开眼睛)同学们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蝉虫?课件显示图片。这蝉虫给你什么映象?
小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
课件显示:一只肥肥的,闪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师重复肥肥的,金黄色亮光的蝉虫。看看这幅图,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说吗?(美可爱……)你能通过朗读把蝉儿的美丽、可爱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好,下面老师再请大家看一幅图,它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课件显示: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问:同学们这时的蝉儿给你什么印象?(美)哪个词最能看出它的美?(五彩缤纷)谁来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脱壳
1、导入:蝉虫是怎样变成蝉儿的?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节看看它的变化吧!(生自由读书)这个过程都看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过程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2、课件显示:这情景多么奇特动人啊!
3、下面让我们静静地默默地读一读这两节课文,找一找你认为描写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或词语,待会儿与大家交流你读这个句子的感受、体会或者心情,好吗?让我们拿起笔来吧!(5-6分钟)
4、同学们,这样你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先读给大家听,然后在谈谈你的感受好吗?
5、交流:
⑴背的变化:
(我觉得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我觉得太有趣了。)(我觉得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
师问:什么叫抽搐?你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也把背露出来?(课件显示背裂开图片)
⑵保护甲颜色的变化:
(我觉得保护甲的颜色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变化的太快了。)(我觉得它简直是会某种魔术的魔法师。)
⑶头钻出来的情景:
我从“钻”字感觉,金蝉非常调皮、灵活。(课件显示头钻出来的情景)
⑷尾出来的情景:
课件显示:
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 ……此处隐藏18196个字……”这一句,让学生感知了脱壳前蝉的样子即可。然后就细致地引领学生感悟脱壳时,让学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这复杂的脱壳过程映在自身的脑中。接着又有重点地感知“翅膀的变化”以和整体地感知颜色的变化。最后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脱壳后的变成成虫的蝉和壳。
金蝉脱壳教案15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思维发展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本文极其生动的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动人奇特的情景。
文章主题:课文通过典型金蝉脱壳的事例,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写作特点: 本文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并迁移运用。
本文知识点梳理:
1、 字词:“柿”注意是翘舌音,“搜、籽”是平舌音,“协”的韵母是“ie”,“趴”不读“ba”。注意“柿”,“搜”、“躲”的写法。
2、 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其神奇。
3、 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什么?
2、 检查字词
柿子
搜索 花椒籽
协调 趴在 抽搐 配合
第一行是翘舌音,第二行是平舌音,第三行要读准,提示“柿、搜、协、配”写法。
3、 以第四自然段为内容,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4、 讨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写我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
2、 学生默读。
3、 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 指名朗读。
? 找出里面的动词。
? 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 抄写生词
2、 组词
搜( ) 躲( ) 椒( ) 协( )
艘( ) 投( ) 叔( ) 办( )
3、 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 ( ) ( )( )
4、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指的是什么事情?
2、除此以外,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你能找出来吗?
3、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名读。
4、从这两个感叹句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就是“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 自读思考: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那种情景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先将有关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感受。
2、 学生自读、圈画。
3、 集体交流:
? 脱壳前:
1) 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 出示“突然,我发现了……停在那里不动了。”再请学生读,注意突出蝉的动作。
3) 出示“夜幕降临,……偷偷地爬到树干上”对比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仔细观察)
5) 出示“我轻手轻脚……时刻的到来。”再读读我是怎样观察的。强调“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
? 脱壳中:
1) 蝉脱壳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 填空“蝉的 先露出来,接着 钻出来,而后 出来了,最后是 脱壳而出。”
3) 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那里最神奇有趣?
保护甲上颜色的变化:极淡的绿色—深绿色
眼睛——像花椒籽
蝉尾出壳一连串的动作:“仰”、“扑”、“抓”、“抽”等
出示图片,判断图片上是哪一个环节。
请学生模拟这个动作。
4) 朗读课文
5) 引导背诵:背诵这段文章,首先要记住金蝉脱壳的顺序,其次要记住这个过程中蝉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最后蝉尾脱壳时的一系列动作。
? 脱壳后:
1) 指名朗读相关内容。
2) 刚脱壳的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蝉一样。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作者介绍了蝉在那几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翅膀→大 颜色→深 翅膀→斑纹 触角→光环
4) 相机指导朗读
5) 为什么他不把写翅膀的两处和在一起写?(观察的顺序)
6) 引导背诵:可根据板书引导背诵。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练习
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它的特点写下来。
△附板书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背→头→脚→尾
脱壳后 翅膀→大 颜色→深 翅膀→斑纹 触角→光环
![小学语文教案[合集]](https://img.jihtu.com/upload/130.jpg)

![[通用]美术教案](https://img.jihtu.com/upload/287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