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案

时间:2025-07-16 19:33:07
祖先的摇篮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祖先的摇篮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习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祖先的摇篮教案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 ……此处隐藏13673个字……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

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容易识记。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

(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结合图片,拆解汉字掌握识记。)

5、出示组字方法,进行识记“忆”

6、找一找“祖、组、租”的不同。

7、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1、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认真读,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感叹句要读出惊叹、赞美的`语气。)

2、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生活很有趣。)

3、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读出诗歌的韵律感。)

4、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用深情、赞叹的语气来读。)

5、结合情景,读好课文。

五、课堂展示

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比赛读诗歌。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祖、望、赛、忆”的注意要点。(预设:祖:不要多一点;

“望”:不要多一点;赛:不要少一横;忆:“乙”只有一笔。)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祖先的摇篮》”,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进行猜谜语练习:“逗”和“忆”。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祖、组、租),找不同并组词。

5、读一读,记一记。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6、学习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二、课文赏读

导学: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的生活是怎样的?一起来学习《祖先的摇篮》吧。

(一)学习第一小节。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1、“摇篮”是什么意思?

2、在这里指什么?

3、浓绿:原始森林树木生长茂盛。

4、“一望无边”说明了什么?

(二)小组展示。

句子仿写: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三)学习第2—3小节。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1、找一找比喻修辞的句子。

2、说一说这个比喻句的意思。

3、说一说作者的想象。

4、人们生活在这里很和谐自在。

(四)学习第四小节。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1、这是现实。

2、与第一小节呼应。

(五)交流分享。

1、作者对原始森林里的生活有哪些想象?

2、在原始森林里,我们的祖先还有过哪些活动?

3、句子仿写: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4、日积月累。

关于森林的诗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三、课堂展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谁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祖先的摇篮》”,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始森林里的活动。

2、把积累的诗句写到小本本上。

《祖先的摇篮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