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1怎样表达能使听者感到高兴,怎样说话能使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乐意和你交往。除了说话,我们还有很多方式。主题活动“我对你说”就是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去用各种方式表达,下面我就说说在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的反思。
说说教材
“问答歌”是一个歌唱活动,它以非常独特的形式“一问一答”进行演示。歌曲中的歌词都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小动物,而该小动物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如“大象的鼻子长,兔子的耳朵长”小朋友对于这样轻松的方式非常的喜爱,而小朋友也学的很高兴、开心。即学会了歌曲,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说准备
由于歌曲非常的简单,我就匆匆的在网上下载了几只特征很明显的动物(袋鼠、小鸭、孔雀等等)供幼儿在创编中使用,由于幼儿了解了图片,对于创编非常的干兴趣,而且都创编的非常好,很激动,一直要编,我在想,以后无论什么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
说说教法
本堂课,我采用了简单教学、集体演唱以及幼儿创编等几个方法。孩子们很喜欢问答句,于是就采用了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简单的说就是无论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幼儿都表现出了对该活动的极大热忱,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说说感悟
音乐这是我一直不敢涉足的领域,自生的能力阻碍了我对它的热情,一直不敢碰,就是碰了也是硬着头皮上,此次的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只要对自己又信心,勇于尝试,相信一定会行的,希望就在前方!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2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探索。根据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主要目标为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的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能与材料充分的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捉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我选择了忽略,现在想想,如果我发现这种现象后,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能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让泥鳅受伤,那孩子肯定会注意,那活动就会更完美。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3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是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活动的目标为三点:
一、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
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三、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在活动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即: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讲述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学习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存在的差距,并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即:可以通过形式上的调整来保证每位幼儿有讲述的机会,让先看懂图意的幼儿自己讲,后看懂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讲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儿互相讲,有了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2、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中的一致关系。
在活动中,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且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根据问题制定了目标,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多数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阅读”的分量与"表演”的分量没有什么轻重,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在安排幼儿的阅读活动,并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的阅读顺序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幼儿的学习水平的,因此,在以后的故事教学中,我会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的。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4在本次半日开放活动中,我班各位家长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幼儿园观看孩子们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为了这次的活动开展,我们班的三位老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课堂活动的选材上,设计上,各个环节的要点上,我们都做了整理,每一个细小环节上我们都做了梳理,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我们班三位老师在一起开班务会,讨论研究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想办法出点 ……此处隐藏6553个字……>
得知了xx的真实原因以后,我也有点难过,其实在幼儿园中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可是当个别孩子跟不上集体要求的同时,老师总是一味的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改正。其实我们更要做得是了解真正的原因,才能帮助幼儿解决实质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13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应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游戏活动之一的结构游戏也应密切配合语言、数学、美术等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幼儿建构游戏的主题,通常是以教师的语言启发,故事讲述,物体认识,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产生的。语言、数学教学所形成的知识印象是结构游戏开展的基础,而美术的构图、布局,计算的空间图形及数量认识又是结构游戏得以发展的条件。
各科教学活动为幼儿建筑游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反过来,建筑游戏的开展也同时巩固深化了各科教学。幼儿在装饰美化游戏环境和建筑物的活动中,必须充分运用美术教学中所学到的.造型设计、布局变化、色彩搭配、整体与局部的正确处理等一系列知识技巧,来提高建筑水平,这样,同时也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因而,游戏的开展和教学是对立而又互为统一的。
总之,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建筑构造,在利用建筑成果进行其它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建筑兴趣,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发展了游戏,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14一天上午,孩子们在草坪上玩得正欢。我发现宁宁蹲在草坪边,很专注地看着一根毛毛草(即狗尾草)。她用手轻轻摸着小毛毛,用小嘴吹了吹,又把小脸贴近毛毛草,和它说着悄悄话,好像在哄一个小动物。然后,她在草坪边的土地上堆了一个馒头大的土堆儿,很小心地把毛毛草插在土堆上,用力拍了几下,还找来几块小石子倚在小草周围。她站起身后退几步,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转身发现我在看她,就赶快跑过来自豪地说:“老师,你看我种了一棵毛毛草。”我好奇地弯下腰仔细看了看说:“这棵草毛茸茸的真可爱,种在这里能活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能!我要让他长成一个大毛毛。”我拍了拍她的肩说:“那好,老师和你一起盼着它快长大。”回活动室时,她还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几眼。
转天,宁宁因为新入园不久还不太适应环境,哭闹着不让妈妈走,老师怎么劝也无济于事。我灵机一动,伏在她耳边悄悄说:“你种的毛毛草如果听见你哭,它会生气的。不信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她一听真的不哭了。我们去看小草,发现小草已经倒下了。她赶忙蹲下身去扶,可手一松毛毛草又倒下了,她又去扶……她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也没能让毛毛草站立起来。我只好告诉她,小草已经死了。看着她那无奈的神情,我心想,这是一个三岁孩子对生命的体验。于是,我告诉她:“我和你重新种,好吗? 种到咱们班的自然角里去,比一比谁种的草长得快。”她很高兴。我找来工具,她并没有用。我挖出一棵根上带着许多泥土的草,故意在她面前抖了抖根上的土,可她并没在意我的动作,依然揪了一根毛毛草。我们一起把草种在自然角里,每天浇水。
刚开始几天,宁宁种的毛毛草还能挺直身子站着。可是,从第四天开始,它的身体便开始向一边倾斜,颜色也逐渐变黄。这些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宁宁没发现。八九天之后,周一吃完早饭,我和宁宁一起去浇水。她拿着水杯突然焦急地说:“我的毛毛草怎么又倒了?”于是又用手去扶它,结果小草和上次一样站不起来了。她看了看我种的小草说:“老师,你种的小草怎么不倒呢?”这时,我们旁边已经围满了小朋友。我想,孩子们都想知道我种的草为什么还活着,何不让他们自己动脑筋寻找答案呢?于是,我用铲子小心翼翼地把草挖出来,
然后让全班幼儿观察比较。孩子们争着回答。有的说颜色不一样,一个黄一个绿;有的说宁宁的毛毛草没叶子,老师那棵小草叶子多;有的说长得不一样高……我抖了抖草根,一些泥土纷纷落下来。宁宁抢着说:“这棵草有根。”我笑着问她:“你的草有根吗?”她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我又问她:“你的小草种活了没有?”她看看倒下的毛毛草,忽然伏在我耳边告诉我:“我的'毛毛草好像睡着了。”我不忍心伤害她那颗幼稚的心,轻轻点了点头。
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对事物有了兴趣就要去探究。孩子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经验,要比我们成人口授给他们的深刻得多。
《小草》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幼儿身上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同时,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保育员刁老师的指导中所洋溢着的童心和爱。
(1)开发了多种可以生成的教育价值
刁老师从宁宁喜欢毛毛草的需求中,开发出多种可以生成的教育价值,其中包括关于植物生长的经验,珍爱生命的情感,以探究兴趣克服幼儿的分离焦虑等,使幼儿获得了多方面的经验,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2)在指导方式上,体现了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
第一,耐心等待,给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时间。幼儿获得某种经验,常常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宁宁获得毛毛草没有根不能生长的经验,经历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刁老师能耐心等待,让两次自然结果的反馈来调整幼儿的认识,使幼儿获得的是真正内化了的知识。
第二,不断提供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观察事物间的关系。种草前,老师特意找来挖草的工具,宁宁没用。老师挖了一棵根上带着土的草,故意在宁宁面前抖了抖,宁宁还是没注意到。当孩子们探讨宁宁的毛毛草为什么死了时,说出了两棵草的许多区别,唯独没注意到草根。刁老师将土中挖出的草抖了抖,泥土纷纷落下来,孩子们终于注意到了草根,宁宁也发现了草根与草能否成活之间的关系。
第三,接纳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宁宁两次种的都是没有根的毛毛草,刁老师接纳了她的想法和做法,这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根据操作的反馈结果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并主动建构对事物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15《乘火车》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它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在让学生发现本节主计算与上节有什么不同时,通过计算的比较,很多学生都发现了本节的进位和上节课不同的是连续的进位。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对算法的理解有困难,对于进位的数字没有加上去,我利用学生讲解,小组交流等方法帮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
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在主动探究,学习新知层次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练、独立练、分层练、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拓宽延伸,发展新知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