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5-05-24 08:20:44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1

教材分析:

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危害很大,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中班幼儿对垃圾的危害了解不多,缺乏环保意识,根据日常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类和推理的能力也不够。本次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分类操作、欣赏废旧物品做成的工艺品,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知道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鼓励幼儿在班级中、家中分类投放垃圾,懂得要爱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知道乱扔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能将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并记录。

3、愿意做生活的小帮手,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视频(整洁、卫生的小区,垃圾遍地的小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的图片,垃圾分类标志图片。

2、垃圾袋、簸箕、夹子等若干。

3、“幼儿学习材料”——《能干的我》。

活动建议:

一、播放视频《垃圾遍地的小区》,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提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有什么感受?

小结:垃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污染水源和土壤,传播疾病,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的图片,帮助幼儿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图片中哪些可以回收(纸盒、瓶子等)哪些不可以回收的?(水果皮、菜叶、剩饭剩菜)为什么?

三、创设“我给垃圾分分类”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尝试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等进行分类。

1、请幼儿观察仔细图片,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讨论垃圾分类的'方法。

2、请幼儿操作图片,给垃圾分类,简单记录分类结果。

四、组织“我做小小清洁员"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感受整洁环境的美好。

1、播放视频(整洁、卫生的小区),引导幼儿观察整洁的环境,感受整洁的环境带来的方便和舒适。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热情。

2、组织幼儿走进社区,捡拾垃圾。

(1)给幼儿提供捡拾垃圾的工具和垃圾袋,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帮助清理小区里的各种垃圾,向社区居民宣传不要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

(2)活动结束回到班级后,提醒幼儿认真洗手。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在班级中、家中创设垃圾回收区域,鼓励幼儿分类投放垃圾,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废电池含有毒重金属,要单独处理。

2、指导幼儿阅读《能干的我》第15—16页,按要求用线连一连,帮垃圾分类,说说废旧材料制作的创意。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环保袋重复利用的特点,以及知道使用环保袋能保护环境。

2、萌发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

2、物质制备:

(1)塑料袋,教师自备四种环保袋(无纺布环保袋、麻布环保袋、纸质环保袋、棉布环保袋)。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塑料袋,师幼讨论。

①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你在哪里见过?

②塑料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它有危害吗?有什么危害?

2、观看课件,感受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

中班社会教案《有用的环保袋》含PPT课件

(3)幼儿讨论。

①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②有哪些更环保的袋子可以代替塑料袋吗?

3、认识环保袋,了解其特殊作用。

(1)教师出示无纺布袋、麻布袋、棉布袋、纸袋,幼儿讨论。

①你见过这些袋子吗?在哪里见过?

②你知道它们和塑料袋有什么不同吗?

(2)教师介绍四种环保袋的名称,幼儿一一触摸,交流、分享。

①这四种袋子摸起来分别是什么感觉?

②比起塑料袋,环保袋有哪些好处?

(3)教师小结:环保袋更耐用,可重复、循环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4、制作环保宣传袋。

(1)幼儿任意选取一种环保袋,设计一个标志或画一幅画。

(2)尝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推广环保袋。

5、活动延伸。

请幼儿玩一玩DIY操作材料包中“彩绘包”的游戏。

活动反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与人合作、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品质。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3

【活动目标】

教幼儿学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张图片,图片上画着一个哭丧着脸在往前走的孩子。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引导幼儿分析图片。

“这是谁?”“这个小朋友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启发幼儿从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上去分析。

如“找不到妈妈了”“刚才不小心摔倒过”“心爱的玩具丢了”“衣服扯破了”……

三、讨论:“怎样帮助这个小朋友?”

教师概括指出发生了什么问题,请幼儿针对每一种情况提出帮助的办法。

四、做一个表情让我猜。

1、让个别幼儿做出一个表情动作,请教师来猜,然后给以帮助,使幼儿产生相应的体验。

2、请幼儿做一个表情和动作,让另一些幼儿来猜,并提出帮助的办法。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红、绿、黄灯的作用,知道人行横道、禁止鸣笛等常见的交通标志及所代表的意义。

2.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三颗 ……此处隐藏7469个字……p>

二、活动准备:

⒈木偶小兔、小熊、小羊、小狗。

⒉事先排好木偶表演。

三、活动过程:

⒈引导幼儿分段看木偶表演,并思考,教师分段提问:

表演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兔(小熊等)看到小羊(小狗)在哭时是怎么做的?

⒉请幼儿教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帮助和安慰同伴的简单方法。

⒊引导幼儿讨论:

(1)你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2)学习他们什么呢?

(3)我们应该怎样关心别人?

(4)我们还可以在什么时候关心别人?

⒋教师总结。

⒌设置情景,请幼儿关心、帮助遇到困难的小动物,教师给予鼓励、表扬。

四、亲子活动:

在家庭中设置一定情境,让孩子来关心和安慰家人,家人给予鼓励、表扬。

五、活动评价:

⒈幼儿学会了同情和关心别人的.一些具体方法。

⒉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来安慰别人。

⒊初步感受到了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愉快心情。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14

设计意图

车辆的增多,促使城市交通不断发展。因幼儿园接送时段门前的道路较为狭窄,而小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模仿能力强的特征,是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群体。虽然他们出去一般都有成人监护,但稍有不慎,独自穿越马路,独自活动就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酿成悲剧。为此,让幼儿了解一些危险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所以设计了此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让幼儿知道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2、认识红绿灯,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

3、学念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已有生活中的交通经验

2、课件红绿灯

3、儿歌《交通灯》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交通警察,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幼儿回答。(警察叔叔)师:"小朋友,你们真棒!交通警察叔叔今天来跟我们一起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二、引导幼儿怎样过马路,让幼儿思考。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幼儿自由讨论)

"我会拉着妈妈的手过马路"

"看看对面有没有车来"

"我走斑马线""看红绿灯"

三、出示课件认识红绿灯,提高幼儿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太棒了,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以下图片,请小朋友们把小眼睛闭上,3,2,1,好了,睁开小眼睛。"

师:"这是什么呀?

幼儿回答。(红绿灯)师:"你们在哪里见过红绿灯呢?"幼儿回答。(马路上、十字路口)

小结:真棒!这个就是红绿灯,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可以看一看,马路上、十字路口就有了。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看红绿灯,并判断谁对谁错。

师:"刚才我们知道哪里有红绿灯了,那么,你们怎么样看红绿灯呢?"(幼儿自由回答)

"红灯不可以走"

"绿灯就可以走了"

"看到绿灯就可以过马路了"

"红灯不能走,绿灯可以走"

小结:"马路上的车辆很多,很危险。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知道怎样看红绿灯。看到红灯亮了,表示很危险,不可以过马路,看到绿灯亮了,表示安全了,这时候就可以过马路。"

五、学习儿歌。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儿歌《交通灯》吧。""交通灯,会说话。黄灯说,请注意……(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都知道红灯是告诉我们小汽车该停下来,绿灯是告诉我们该前进了,看到黄灯就等一等,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开汽车喽,小汽车嘀嘀嘀,开到东开到西,看到红灯停一停,看到绿灯向前行。(2遍)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上街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呀?"(坐公车时先下后上,上街时要拉好爸爸妈妈的手,不能攀爬街上的护栏等等)

附:

儿歌交通灯,会说话黄灯说,请注意红灯说,快停下绿灯说,请走吧牢记他们说的话按照红黄绿行动做个文明好娃娃。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15

年龄:

4岁~6岁幼儿15人

时间长度:

约30分钟左右(视情况取舍)

活动环境:

室内

活动准备:

1.白色布若干块,规格约120cm×80cm和2cm×3cm的木条(也可用竹竿)各16根。取长短两种木条各两根扎成一个近似于“十”字的架子(如图所示),再将布的四角系于木条的四端。寻一安全空间将此架子从中间悬吊起来,使之可以任意摇晃。

2.大小玻璃珠子若干分别置于几个小水桶中,在桶中加入水粉颜料(或丙烯颜料),并加适当的水搅拌均匀待用。

3.小漏勺(每个桶中各放一把),小塑料盘若干(每个桶边各放置一些)。

4.在活动空间旁边另置一个装了小半桶水的水桶,以供收集被大家用过的珠子。

5.悬挂或晾晒“作品”的地方及方法事先要选择好,才方便及时给每个架子更换画布。

灵感来源:童年的记忆——自家做豆腐。

教育可行性分析:帮助幼儿扩大经验范围是艺术教育中,甚至一般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扩大经验范围意味着我们以儿童个人的程度为基准,对儿童思想、情感和感受力通过活动予以启发。寻找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也是启发创造力的开端。

活动过程:

1.组对。

由幼儿自由组对,或者老师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快慢不同而调配成对。

2.规则宣讲。

(1)两人一组,每一次用漏勺在桶里取一勺珠子倒入塑料盘里拿回来,再将盘里的珠子倒入架子上的布里。

(2)两人各执架子的一端摇晃架子。待珠子上的颜色摇尽后再用盘子将珠子舀出来倒入旁边的'大水桶里。

(3)之后,才可再去取别的颜料桶里的珠子。

(4)直到画布上被滚满了彩色的线才可以更换画布。

3.活动开始。

4.交流与欣赏。

在本过程中可带领幼儿参观他们的被展示出来的“杰作”,回顾摇晃成画的过程,交流心得与体会。

5.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温馨提示:

1.在此活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严防某些孩子将珠子误吞入口中。

2.桶中的颜料应调得稠一些,太干或太稀都不方便珠子上挂满颜料。

3.水粉颜料容易清洗,但留在布上的色彩干后不饱和。丙烯颜料弄到衣服上不易清洗,但色彩饱和。无论选择何种颜料,都要告诉孩子们不可弄到脸上。

4.须在活动开始前给每个孩子穿好罩衣。并告诫幼儿不可大力胡乱摇晃架子,以防撞伤同伴。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