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绘本美术活动教案

时间:2025-11-07 02:21:08
中班绘本美术活动教案

中班绘本美术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绘本美术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绘本美术活动教案1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家务,就是每个家庭里同日常生活有关的劳务。做饭、买菜、洗衣、扫地之类的家务,事虽小,确实天天要做。尤其是父母每天工作结束,还要回家收拾整理做家务十分的辛苦,而幼儿作为家庭的一员有承担起做家务的义务。在课前通过调查发现有绝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到家务劳动中。随后便通过“家庭小任务”的方式,激励幼儿回家帮助大人一起做家务,并用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回到幼儿园与同伴和老师一起分享怎样做家务?怎样做的?做完之后身体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切身体会到干家务的不易。通过观看机器人做事情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舒适,从而激发幼儿想办法设计机器人做家务劳动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理解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的辛苦。

2.能大胆的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父母及自己做家务的情况,并能用点、线、面、装饰的方法,设计能够帮助减轻家务劳动的机器

3.感受机器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与方便。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交流自己做家务劳动的生活经验,体会做家务的辛苦,知道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能大胆想象创作机器人并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活动难点:

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了解为什么要设计机器人做小助手?以及不同机器人的样子和本领也不一样。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需求来设计对我们有帮助的机器人:幼儿在绘面机器人的时候如何突出其本领与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做家务劳动的生活经验、幼儿做家务劳动图片、《能干的机器人》视频;画纸、画笔;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生活经验交流,感受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的辛苦。

提问:爸爸妈妈平时都做哪些家务活儿?他们是怎么做的'?

那他们做完这些家务之后身体有什么感觉?

小结:爸爸妈妈辛苦工作一天,爸爸妈妈还要做很多家务劳动,他们很辛苦。

2.幼儿分享交流自己平日做家务劳动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做家务的辛苦和自己做家务的困难。

提问:平时在家是怎样帮助爸爸妈妈的?都做哪些事情?

小结:虽然我们想帮爸爸妈妈减轻劳动,但是有些困难和危险的事情我们还是做不了。

3.播放《能干的机器人》视频,感受机器人为我们做家务时带来的帮助与方便。

(1)幼儿交流讨论让大家既不辛苦,又能做好家务的方法。

(2)播放《能干的机器人》视频,观察机器人的工作过程,感受机器人为我们做家务时带来的帮助与方便。

提问:机器人是怎样帮助人们做家务的?

小结:不同本领的机器人样子也不一样。它们帮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家务。连我们不喜欢和危险的事情都能做,可真厉害!

(3)激发幼儿帮助妈妈设计机器人减轻家务的劳动愿望。

引导幼儿构思:要设计一个具有什么功能的机器人?

4.引导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幼儿构思画面的情况。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线条来绘画。

(3)提醒幼儿动作快,抓紧时间。

5.开展“好帮手机器人展览会”

(1)引导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设计的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请幼儿互相评价:你觉得谁设计的机器人功能最厉害?

(3)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同伴的作品,重点评价机器人的功能。

有了我们设计的机器人,我们的生活变得怎么样?

小结:不同的机器人有不同的功能,它们会帮我们做很多事情,给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

课后延伸:

1.将幼儿设计的机器人作为设计图纸投放到活动区内,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纸盒等材料做成立体的机器人模型。

2.开展“机器人帮我做绘画展”,绘画机器人为我们做的事情,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蓝图。

3.继续创设“能干的机器人”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设计更多用途的机器人。

活动反思:

关爱他人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良好品质。《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能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在此背景下,尝试以“家务小达人”为主线,以运动为载体,结合中班幼儿对家务劳动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让幼儿在为爸爸妈妈做家务的情境中,通过擦玻璃、扫地、擦地板等家务劳动,并从中体验劳动的不易和关爱家人的情感。

本节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从谈话导入,体会爸爸妈妈做家务的辛苦:2.结合照片交流自己做家务活的情况,了解自己做家务的困难;4.认识做家务机器人,知道他们可以给我们帮助;5.萌发创作机器人的兴趣;6.深化提升,感受机器人给生活带来的使利。一步一步地、层层深入地对儿拿找到微家务劳动的好办法这一主线的连接。这节教育活动下来,让我体会最深的是:

1、挖掘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重视和有效利用幼儿这个宝贵的教育资源。如幼儿在交流自已在家做家务劳动的情况时,充分让儿童交流自己在家常做什么家务劳动。其实这是利用儿单形成的正确的集体的舆论这一宝贵资源对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让儿童在交流当中懂得爱做家务劳动是好孩子的表现!从而使儿童产生爱做家务劳动的热情,产生想做家务劳动的表现自我的冲动。于是我顺势创造条件,把家务劳动搬进课堂,让儿童展现自己在家做家务劳动这一面。收集幼儿做家务劳动时的照片,这照片源于儿童生活中最真实,活生生的资源。幼儿在交流时通过自身的经验与感受,知道做家务的不易,从而为创设做家务的机器人做好铺垫。

2、有效利用多媒体材料教学。

图片、视频是幼儿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最直观与有效的途径。我在教学设计中提前向家长收集幼儿家务劳动的图片,让幼儿在交流环节更加有效的进行分享,调动自己做家务劳动的自豪。在环节三中播放《能干的机器人》教学视频中,使幼儿在直观或明的带动下,通过机器人在做家务时的形态等,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机器人的样子和本领各不同。

3、多元评价,肯定学生。

评价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多元化激励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和活动表现进行以激励为主的综合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他们追求新日标的愿望。一、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在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压视、关注儿童积极主 ……此处隐藏13875个字……目标:

⑴观察编织物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⑵了解幼儿对图示的理解水平。

材料:各种编织物品若干,纸编作品若干,彩条若干,说明书一份。

过程:

⑴出示展示台,让幼儿欣赏,并介绍自己所带的物品,找异同点,引导幼儿小结用的材料不同,都是编织而成的;⑵教师出示纸编作品组成的画面,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趣;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出示作品所用的材料,并出示相关的纸编说明书,提出探索问题上面符号代表什么,和以前看过的折纸图示有什么不同;⑷幼儿熟悉材料,尝试看图学习直编。

分析:幼儿对参与活动,尤其是说明书的投放很感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但是说明书的第五步对幼儿较难,需成人指导,所以在说明书的旁边应投放相应的供幼儿拆编的纸编作品,提高对图示的理解。

操作活动(一)小组活动㈠目标:引导幼儿能自己看说明书,进行直线编。

材料:说明书,彩条及相关成品,教师边观察边帮助小组。

过程:

⑴幼儿分组自选编织成品,学习看说明书直线编,发现说明书中图示的规律;⑵幼儿自由编织,教师辅导个别幼儿;⑶引导幼儿在仿编后进行变化;⑷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

分析:幼儿基本学会了看说明书,在第五步时,不少幼儿借助旁边可拆收的作品。但投放的彩条的宽度要有变化,以利于幼儿选择组画。幼儿的作品种类少,主要是因为幼儿间的相互模仿和幼儿的感性经验少所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应从丰富幼儿的经验入手。

中班绘本美术活动教案1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胶水在纸上粘贴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点状材料,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

2、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敢于求助,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学习。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胶水、毛笔、盘子、洗净的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湿抹布。材料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前班,请你告诉大家,你来到学前班的路是怎样的?你还走过什么样的路?

2、了解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粘贴材料,提出活动内容: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用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来修一条上学前班的`路。

3、学习制作方法引导幼儿探索怎样用胶水、细沙等材料粘贴出上幼儿园的路。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1页,说出上学前班的路在哪里。

(2)激发幼儿已有经验,互相讨论粘贴步骤。(先在"路"上涂胶水,撒上细沙。)

(3)交代粘贴要求:粘贴前先用毛笔将胶水均匀地涂在"路"上,但不能涂到"路"的外面。再把细沙或其它粘贴材料均匀地撒在涂有胶水的"路"上,用手掌轻轻压几下,稍等一会,把幼儿用书竖起来,轻轻地把多余的细沙抖落在准备好的盘子里,再修补一下没有细沙的地方,上学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教师提醒幼儿正确地涂胶水,遇到困难主动找老师或者旁边的小朋友商量解决。做好后,压和抖落多余的细沙时,动作要轻,便于收拾。

5、欣赏评价作品请小朋友将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绘本美术活动教案20

活动设计背景

蜗牛,在我们这个城市并不常见,所以我将这小动物与孩子们分享时,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将蜗牛喂养在幼儿园自然角里,他们饶有兴趣地观察蜗牛爬行,谈论有关蜗牛的趣事。我们及时抓住幼儿这个兴趣点,开展了有关“蜗牛”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蜗牛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用形象的词语概括蜗牛的形态和特征。

2、初步学习以拟人的方法画蜗牛,以及色彩的搭配技巧。

3、懂得要安静做画,鼓励、启发幼儿要不怕困难,做坚强的人。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画蜗牛并涂色

教学难点:抓住蜗牛的特征,使线条流畅,作品生动形象

活动准备

活蜗牛数只,教师范画一幅,画纸,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谜导入:小朋友们,老师认识一种动物,它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蜗牛)

二、基本部分

1、今天,小蜗牛也来到了我们班级,我们一起看一看吧。(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蜗牛,然后提问: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你看到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的外壳是什么形状的?它是什么颜色的?你看到它的眼睛了吗?长在什么地方?它们可爱吗?)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蜗牛宝宝好好吗?

2、请幼儿欣赏老师的'范画,引起幼儿做画的兴趣。

3、老师示范画蜗牛

师:老师把画蜗牛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下面我就教小朋友们边说儿歌边画。蜗牛外形螺旋形,一圈一圈往外转,画出身子像条虫,前头圆圆后面尖,一对触角伸出来,触角上面画眼睛。

4、教师和幼儿一起画蜗牛。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一步一步的来画,看一看哪位小朋友能画出漂亮的小蜗牛。请小朋友们保持安静,不要吓到小蜗牛呦。

(绘画过程略)需要注意的地方:涂色时小蜗牛的头向身体要用浅色,每只蜗牛要有一个主要的色调,挨着的两只蜗牛色彩最好不要完全相同。

三、结束部分:

蜗牛们知道我们把他们画得这么漂亮,可高兴了,它们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师生同唱:蜗牛与黄鹂鸟。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尝试用橡皮泥捏蜗牛或用其它材料制作蜗牛。

活动反思

问题一:观察蜗牛时幼儿口语表达不完整,词汇量不够丰富。

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

解决方法:在语言活动中加强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家园配合,共同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问题二:活动中,个别幼儿对画面的结构设计不太合理。

原因:平时关于这方面的讲解不多

解决方法:专门设计并开展一节关于画面结构、布局的活动,让幼儿产生初步的审美意识,学会设计自己的画面。

《中班绘本美术活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