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针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指南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南针教案1【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中寻找方向,加深对指南针的认识。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塑料碗若干、水若干、磁针若干、教学ppt、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
1、播放ppt引起幼儿探索。
提问:在海上航行迷路了怎么办?
2、幼儿讨论交流。
小结:海上航行需要使用指南针。
二、指南针的奥秘。
玩磁针,并提问:磁针为什么红色总是指在南面?
三、做指南针。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分享交流你的'指南针成功了吗?
四、游戏:我在哪?
引导幼儿用指南针寻找自己的方位并记录下来。
活动生成与建议:
1、在区域中学用指南针,让幼儿在活动室中找“南”,进一步探索指南针指南的现象。
2、在区域活动时,探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发现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3、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磁铁,了解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指南针教案2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
2.初步掌握阅读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图片和文字)。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所见过的指南针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个学生发言。
2.阅读与讨论:指南针发明的根源应从何说起呢?请学生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16页司南的照片及文字,并朗读其右侧的课文。
教师讲解:“在很早以前,古人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教师朗读:“石,铁之母也。以有磁石,故能引起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并提问学生,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古人把磁石的吸铁性比喻为母子之情,故称磁石。)为什么会有南北之极性呢?(磁石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静止时大致指向南北。)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它大约出现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只勺子,圆底,可以在平滑的‘地盘’上自由旋转,待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这种形状奇特的装置被称做‘司南’。勺子的形状代表大熊星座。众所周知,大熊星座左侧的两颗星与北极星构成一条直线,勺的位置可以清楚地指示出南和北。北宋时期,将磁针和方位盘连成一体,制成了罗盘。罗盘的出现,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只要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确定出方位来。航海者们就是依靠罗盘在海上辨别方向的。”
3.小组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科书第16页豆博士的话,算一算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大约比欧洲早了多少年。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据史书记载,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就已经提到指南针了,而战国时期的结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请学生讨论:“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走向世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达尔文环球考察,都离不开小小的指南针?”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指南针虽小,但它的历史功绩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指南针,但他的功德是不朽的。”
指南针教案3【原文】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一种具有磁性的铁矿石。他们发现,把矿石磨成磁石棒,用细细的绳子吊起来,它的一头就会指向南方,另一头指向北方。
他们注意到,天上的北斗星不仅指引朝北的方向,它的形状还像一个大汤匙。于是,他们得到启发,把磁石雕琢成底部是圆形的汤匙,然后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用手轻轻转动一下匙柄,等它停下来的时候,匙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了。他们把它称为“司南”。
后来,人们在使用“司南”的过程中,感到不够灵敏和准确,携带它也不方便。经过多次的改进,人们把磁石磨成小小的磁针,用一根小细棒顶在磁针的中间,这样就制成了指南针。
有了指南针,不管在海上还是在陆地,不管是下大雨还是有浓雾,都可以准确地辨别方向了。
【学习目标】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追问、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方案一】
1、激发情趣,导入。
(1)播放野外迷路的课件,大家为他想想办法,怎么办呢?
(2)你知道指南针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去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学生自主读书情况。
3、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的`方式,理解指南针发明的三个阶段。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指南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指南针?
(2)你还知道有什么样的好方法也可以像指南针一样指示方向?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指南针。
指南针教案4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21世纪教育网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2.过程与方法
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2.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3.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教学难点: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强力磁铁、磁针、缝衣针、大铁钉、卡纸、线,泡沫塑料、 ……此处隐藏11495个字……1) 磁体能吸引哪些物体?(能吸引铁制物质,还能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以外,还能吸引钴,它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 把条形磁铁放到一堆大头针上去,观察什么位置吸引的大头针最多。 教师指出: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磁体有两个磁极。
3) 小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南、北方向吗?
教师指出:小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4) 磁体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
教师指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三、磁场
1、提问:有什么方法能让静止的小磁针转动起来呢?
学生:用手拨动、用嘴吹、用磁体
引导思考:
磁体并没有接触小磁针,是什么力量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呢?
学生讨论回答:可能在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教师:我们把它叫做磁场,磁场是一种存在与磁体周围能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特殊物质,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偏转感知它,所以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提问:你能想出一种办法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展示在我们面前吗?
学生活动:在磁体周围放上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洒上一些铁屑。
1)、在条形磁体的周围的不同地方,小磁针指示着不同的方向。(多媒体演示)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磁场是具有方向性的)。
小磁针在磁体的不同的位置所指示的方向不一样,说明了磁体周围的磁场在不同的位置方向不一样。
在物理学上规定,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2)、你能想出一种方便而直观的方法来描述磁场吗?
将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多媒体演示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场)
问:从图像中你能看出磁感线分布的一些规律吗?
学生讨论回答: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磁体的南极。
磁感线的疏密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四、地磁场
讨论:指南针为什么恒指南北呢?
回答: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着大磁场——地磁场
讨论:我们发现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很相似,你知道它的南北极在什么位置吗? 回答: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多媒体展示)
教师:实际上,地磁的南北极跟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磁针不是指正南正北,而有一些偏离,这一现象最早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发现的,比西方早了400多年。
五、磁化
教师:生活中指南针用处十分的大,你能用一个钢针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吗?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做,看能不能做出一个小磁针来。怎样才能知道钢针已经获得了磁性呢?你能找出多少种方法?怎样做可以使钢针获得较强的磁性?
学生动手实验。(参照课本P51第三题)
交流与合作:钢针在一个磁体上做单向的摩擦,可以使钢针获得较强磁性。
教师:使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父母经常会告诫我们机械手表不能放在电视机旁,是因为手表可能被磁化而失准;实验室里用的条形磁体就是把钢磁化制作而成的人造磁体。你还知道生活中磁化现象的例子吗?
学生:彩电显像管被磁化后色彩失真;生活中有磁化杯等。
五、科学世界
学生阅读《动物罗盘》
六、小结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指南针教案13学习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
活动目标
1、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历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能探索指南针与磁场的关系,有探索与想象力。
3、能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精深,为祖国的发明而自豪。
课后思考题:
1、我手上有一个磁铁,把它放进一个口袋,谁能用科学的办法知道磁铁在哪个口袋?需要什么器材来帮助?
2、一块铁,一块磁铁,有本事测出来吗?想一想怎么来判断?怎样区别判断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口袋里的是铁还是磁铁?经过这个实验,
小朋友们有什么想法?特别是对大家在使用指南针的时候有什么启示?
师生总结(板书及质疑):
指南针
研究性作业:
审思:
活动过程
1、播放司南的相关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由什么构成?电视里拿它来做什么?
2、教师简单地向小朋友们介绍司南就是今天的指南针,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让幼儿知道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于是劳动人民进一步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成指示方向的机械,这就是指南针。教师要告诉幼儿指南针最初的作用是用来祭祀、占卜、军事等,并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让幼儿明白指南针对当时的农业发展和社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3、请幼儿说一说指南针在今天的作用,并且出示相关航海等照片。
4、请幼儿自由讨论:你见过指南针吗?你会使用指南针吗?指南针如何用?
5、教师做总结,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使用指南针。然后再一次总结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升华幼儿对祖国的感情。
6、请幼儿到手工区,利用材料自行制作简易指南针,教师做简单的指导,让幼儿自由探索和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延伸活动:请幼儿观看完整的介绍四大发明之指南针的纪录片,加数对指南针的认识和感受。
用指南针定方向:
1、通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回答。
2、观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
(2)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走出教室,继续判断: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