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罐和铁罐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1课题:陶罐和铁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师:看,他们来了!(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后面有勺子,叉子,是在厨房里。两个罐子上有表情,一个高兴,一个忧愁。要想在说些什么。
师:个子高一点的是铁罐,(板书; 铁罐)。个子矮一点的是陶罐。(板书;陶罐)
师:陶和罐都是生字,(看黑板,表情惊诧)诶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陶和罐都有一个缶字。
师: 和老师一起书空。撇,横,横,竖,竖折,竖。
师: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陶罐的陶就是耳刀加上淘气的淘去三点水。罐里面是四横。
师:就是住字多一横。你读,你读,你读…齐读。
生:读,读,读,…齐读。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话音刚落)
师: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补充板书:19*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到第19课,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停)不会的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学生速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一会老师可要检查你呦!
师:那么,现在请你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人: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师:概括的非常好,语言非常凝练,能够抓住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师:那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呢?你,你,你,你……(一堆)
师:哎呀,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一样啊?
生齐:是!
师:理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一读,画一画,也可以把你的理由写在书上作批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
师:课文2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借助阅读提示说出你的理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啦。
师:愿意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吗?
生齐:愿意。
师:谁愿意?你为什么喜欢陶罐?
生1:我喜欢陶罐,因为他很谦虚。我是从P101页的这句话看出来的。“不敢,铁罐兄弟。”
师:看出了谦虚。(板书:谦虚)还有吗?
生:我也喜欢陶罐,因为他不仅谦虚,还不懦弱。(师板书:懦弱)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得:“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师:懦弱,什么是懦弱?
生:就是软弱,不坚强。
生1:我觉得陶罐就很懦弱。铁罐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却说不敢,还铁罐兄弟。我觉得他很窝囊,懦弱。
生2:我不同意**的看法。我反而觉得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和挑衅,表现的很从容,很谦虚。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不能和铁罐硬碰。
师:陶罐是不是真的害怕呢?
生:不是,是谦虚。
师:谦虚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怕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谁来试一试?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他读的很好,但我能读的更好。生读
师:好,你是一个正直,刚强的陶罐子。还有补充吗?
生:我从“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我觉得陶罐很平和,不屑于与铁罐争吵。
师:还有什么理由让你喜欢陶罐?
生:还有陶罐很仁慈,很宽厚。我是从:“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陶罐,而讨厌铁罐。也来说说你的理由吧。你为什么不喜欢铁罐?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不喜欢铁罐是因为他傲慢。(师板书:傲慢)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1:根本没有傲慢。生2:他说的很好,但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生3:我觉得他读的还行,但我能比他读的更傲慢。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读出了气势,你已经进入了角色。
师:还有相同意见吗?
生:我不喜欢铁罐,是因为铁罐很神气。我是从:“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谁还能更神气?
师:面对争辩的陶罐,铁罐?
生:恼怒了。
师:谁想读读看?
师: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师:恼怒的铁罐看到陶罐居然还和他讲道理,这时候他怎么样?
生:他气的'愤愤的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简直是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师:你能读出他的怒不可遏吗?
生读。带动作。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谁愿意来试一试?(出示课件)
A:读陶 B:读铁
师:谁能即兴演一演,为我们展现出当时的场景?
师:看了刚才的表演,我也想试一试,可以吗?我演陶罐,大家演铁罐。
感情朗读,动作表情,神态,烘托气氛,达到高潮。!
师:看来大家真的非常非常讨厌铁罐,厌恶铁罐。(师表情)(表情转变)难道铁罐就没有优点了吗?4人小组,讨论讨论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指导,2分钟)
师:讨论好了吗?讨论好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生1:铁罐虽然很傲慢,但是却很坚硬。(板书:坚硬)而陶罐虽然很谦虚,但是却很易碎。(板书:易碎)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生2: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就骄傲,自大,就会像铁罐一样,下场会很可悲。
生3:我觉得人要学会面对自己的短处。就像陶罐知道自己的缺点是易碎,就不和铁 ……此处隐藏9927个字……>
教学反思: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中,我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知识,使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足是这堂课有的同学读书不充分,抽读时读的很吃力,针对这一情况,利用阅读的时间再多读几遍,达到巩固的目的。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铁罐 骄傲 无影无踪
多年以后
陶罐 谦虚 光洁 朴素 美观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91、通过本课学习,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 3、读下列词语:
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8、学生自读,9、教师巡视
10、学生交流质疑,11、教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板书: 谦虚 傲慢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