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
3、词语搭配。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三句名言。
7、推荐一本好书。
8、学写笔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准备推荐的书
[主要板书计划]
推荐原因
推荐一本好书谈感受体会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五。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
3、词语搭配。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
(1)认读这段话。
(2)用手指在桌上写,体会书写方法。(3)观察书中的语段是如何做到书写整齐的。
2、练习。
3、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看最左边的四幅图,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
(2)再让学生观察中间一竖行的古文字分别和相对应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比较每组的古文字和部首,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4)说一说图形、古文字、部首三者之间的联系。
3、练习。
4、课堂作业。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A用小黑板出示上面两行词语
B指名认读
C口头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语找出来。
D组织讨论:为什么能搭配?
E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的?
F方法:一搭、二读、三选。
3、练习
(1)后面四小题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选择。
(2)根据自练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三句名言。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2)指读两句话。
(3)说说“捧、贴、迈、踏”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同一组的两个动作顺序能否调换?
(5)“捧”和“贴”是一个人的举动吗?这两个动作之间有间隔吗?“迈”和“踏”呢?
(6):像这样具有两个连续动作的句子叫连动词。
3、练习
(1)引导学生上台做出两个连续的动作,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酝酿用词。
(2)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写出连动词。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成语。
(2)理解成语的意思,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
(3)仔细想想,每一横行的两个成语在意思上有什么关系?
3、练习
4、反馈
(1)指名读
(2)指背。
(3)齐背。
教后感:
教学时让学生读准字音,弄清大体意思,看成语间的联系,最后反复诵读、熟记。这里还可以组织一个“成语速记比赛”。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读三句名言。
(2)指名试读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分别讲解三句名言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读
(2)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
(3)练习背诵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推荐一本好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认识能力.
一、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说说这次的要求是什么?
(考虑自己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想想为什么喜欢,说出喜欢的原因)
二指导
1同学们一定喜欢看书,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
2你为什么喜欢它?(和同桌互说)
3指名说一说
4让学生根据要求列好提纲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原因:
我的感受,体会:
三练习
1学生列提纲
2让学生按提纲的内容准备说一段连贯的话
3指名说说,其他学生随时提问,让他解答.补充
4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分析第一部分
二、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时告诉学生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内容。这首诗就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颁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师紧扣课题,设疑导入。
三、指名朗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
四、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出示投影片)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
(二)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写了特区奇迹般的变化。
(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点出特 ……此处隐藏9081个字……了很多。今天,就让我们把收获展示出来。
(各小组长分别向大家汇报活动概况)
(各小组表演节目)
1.音乐表演。
(第一组:舞蹈《春姑娘》;第二组:电子琴小组演奏《春季声》;第三组:小组唱《春天在哪里》;第四组:口琴表演《春之声》)
甲:优美动听的乐曲令人陶醉,精彩的表演使人难忘,下面请老师和同学评出优胜奖。(评奖发奖略)
2.书法、图画现场表演和部分书画作品展览。
乙:请小书法家、小画家上场,现场书写和作画。
(各小组派代表表演。略)
甲:刚劲有力的书法,栩栩如生的图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同时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下面请我们的小书法家们、小画家们介绍他们的作品内容,并由老师和同学评出奖项。(评奖发奖略)
3.摄影展。
乙: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对摄影作品进行展览并说明和介绍其内容。
甲:老师和同学们,请你们评选出最佳摄影奖。
(获奖照片向全班同学展示以加深同学的印象,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写作汇报。
乙:我们请各组的小作家上台表演。
(A同学表演了配乐诗朗诵《春之声》,B和C同学表演相声《谁的春天找得多》。)
甲:欣赏了优美的诗句和精彩的相声表演,下面让我们看看同学们的手工作品。
5.模型展。
乙:我们的同学心灵手巧,制作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模型。请同学们欣赏。(由作者展示作品并作介绍)
甲:同学们的手可真巧,请老师和同学们评选出最佳制作奖。(评奖略)
6.总结。
乙:春姑娘来了!轻轻的春风吹走了寒气,地下的昆虫从睡梦中苏醒了。
甲:小草笑眯眯地伸展了腰肢,小河欢唱着,温暖和芳香又悄悄来到身边。
甲乙合: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播种希望的季节,让我们投入春的怀抱!
(最后齐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歌声中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ㄥ”和“刂”
2、会读课文。
3、体会人与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小树
学习:棵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很温馨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爷爷和小树之间。板书课题。
3.学习“爷”。
二、初读课文
1.想来读读这个温馨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书,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吧!争取把故事读通顺,读流利。
2.请再次读课文,拿出铅笔,把课文中的生字圈一圈。
3.指名分节读课文
这篇课文一共有三个小节。开头空两格就表示一个小节。我们一起来标一标序号。
请三个小朋友来读课文。随机纠音。
三、学习课文,随机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棵小树吧!
(1)指名读。提示停顿。再指名读——齐读
(2)你觉得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小树?
2.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转眼就到了冬天,(课件显示冬天图)板书冬天。学习“到”。
北方的冬天可冷了,天上下着大雪,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课件演示寒风呼呼的声音。
(2)在这么冷的冬天,小树会怎么样呢?
(3)爷爷在干什么呢?出示第二小节。
学习“给”“暖”。 你还会说暖和的什么?
暖和的衣裳指什么?让学生联系动画图片,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稻草。
(4)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树怎么样?(板书:不冷)
学习冷字。
(5)多么有爱心的爷爷啊!给小树带来了温暖。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出示“不开”
观察一下不,要想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两边要对称。开两本也好对称,最后一笔是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的生字词。指名认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3.齐读第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嫩绿叶子。那么夏天小树又长得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对爷爷的呢?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很热,你有怎样的感觉?
4.这时,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又是怎么做的'?
(1)(板书:绿色的小伞)学习“伞”。
(2)指导读:撑开。
(3)绿色的小伞是什么?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理解绿色的小伞就是树冠,也就是树茂密的树叶。问:爷爷在树下怎样?(板书:不热)学习“热”
5.指导朗读。
多有爱心的小树啊!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环保教育。
1.同学们,爷爷这么爱护小树,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也要爱护小树)2.你打算这么做呢?
小朋友都明白了要爱护小树,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四.书写指导
1.出示“四五”
2.观察一下四,要想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提示第四笔是竖弯,学习这个笔画
3.生写
4.评议
5.再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1、我在本节教学中最大的收获是:在课前积极的准备下,学生能大胆地到前面为全班小朋友讲故事,并且发现有的小朋友讲的故事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完全能够吸引全班的小朋友。
2、我在本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处理方法是:在小组交流讲故事时,有少数小朋友不愿动口讲。于是我鼓励他们说:“只要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哪怕非常短,就几句话,老师也为你加一朵小红花。”这个方法还真挺有效的,有的小朋友在鼓励下终于张开了口。
3、学生对本课的.反应(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及原因):学生非常喜欢上这节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讲故事从来都是他们喜爱的一项活动,况且可以把自己最好听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4、我在本节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的得与失:本着教师与学生是教学双主体的原则,这节课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看、学生讲,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互相交换卡通读物的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分享快乐的喜悦。
5、本节课我开发的教学资源是:(还有哪些仍可以发?)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带喜欢的卡通读物,并进行了卡通人物的描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观看音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