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导游词

时间:2025-05-25 12:46:41
开平碉楼导游词15篇

开平碉楼导游词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平碉楼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平碉楼导游词1

今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碉楼,分布于广东开平的乡村。据考证,它们大约出此刻16世纪,但20世纪开始的几年却是它们的黄金年代。一个世纪前,广东开平的乡村忽然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碉楼,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欧洲古堡,有的像教堂,更多的是“四不像”,不伦不类。那些古怪的楼房,似乎从欧美各地腾云驾雾而来,偶然飞落此地,顿时在南国构筑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19世纪60年代,开平城内兴起了华侨热,当地的治安状况也不断恶化。1922年12月的一个雨夜,100多名土匪乔装打扮,突袭了富家子弟云集的开平中学,绑走了校长和20多名师生。在途中他们被一座碉镂的探照灯召见,民团立时出动,打散土匪救回人质。碉楼的神奇作用,被华侨们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起,这些古已有之的古怪建筑在当地被推崇备至,富有的华侨们四处修建碉楼,乃至“无碉不成村”。事实上,从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建成起,碉楼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1884年,开平大水,村民们纷纷登上迎龙楼而得以幸存。1908年,人们再一次躲进迎龙楼避水。

然而碉楼更多还是用于居住和防卫方面。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南侵,开平百姓为了守住先人千百年的梦想家园,决定决一死战。1945年7月16日深夜,日寇数十艘汽艇、木帆船途经潭江,企图偷袭南楼,被驻守楼内的司徒氏自卫队发现。7位英雄把日寇党在潭江两天两夜。之后日军攻占了赤坎古镇,包围了南楼开始狂轰滥炸,但南楼岿然不动。第4天,7位队员自知无法突围,便在楼内的墙上写下了遗书,证明了尽忠卫国的志向。第8天,日军公然不顾国际法,向南楼发射毒气弹,只是队员昏厥,落入敌手。日寇将7名英雄绑在树上,残忍折磨之后抛尸江中。悲愤的乡民们找到6名英雄的遗体,隆重安葬,而队长司徒煦的遗体却永久地留在了潭江。这一天,是1945年7月24日,20天后的8月15日,日本投降,7名烈士用轰轰烈烈的义举吹响了胜利的号角。1948年,开平的最后一座碉楼落成。兴盛了半个世纪的碉楼,逐渐走向落寞。如今的开平碉楼,早已人去楼空,只有楼上那密集的枪眼,仍在含着泪,向人们叙述开平碉楼那兴亡起伏、有血有泪的往事。

开平立园从1926年动工到如今已有近80年历史。开平立园位于开平市塘口镇赓华村,是由当地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十载兴建的私人园林。开平立园以人名作园名,占地约19600平方米,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融汇中西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这座中国绝无仅有的华侨私人园林,既有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又有中国园林最传统的亭、台、楼、阁,糅中西文化为一体,自然融汇,别致又大观,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瑰宝。立园的主人叫谢维立。园以主人名,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大家都这样认为。但是一般人忽视了一个更深的含意,就是“立树立人”的含意。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林离不开树木,但是将树人寓意于园林之中就不多见。立园三岛中有一岛专门用来栽种果树,有龙眼,有荔枝,有杨桃,等等,就寓意着开花结果,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园中还有许多其它树种:苍劲的木棉,婀娜的凤凰,风骨铮铮的香梅,高风亮节的修竹,绿荫如盖的桂木,缠绵的花藤应有尽有。其实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棕榈树。这种树种得最多,而且大多是成双成对,显赫地对称地立在大牌坊两旁,主干道的两边,极少单独种植。这些棕榈树经70多年的风雨雷电,树杆已经相当粗糙,但是仍然高昂挺拔

,绝无旁枝,绝不弯曲,且依然生气盎然,高耸出园中一般树丛之上,就像一个个腰杆挺直,胸怀坦荡,凛凛然的正直之士屹立于立园之中。园主的这种立意在园中楼台的对联中随处可见,如“修行笃厚能持己,立志图强可达人”,“立身清洁求高士,处世仁慈是善人”,“立德立功立善千秋不朽,园梅园松园竹本家无穷”。

园主不仅仅在建园时在取名、布局上有此立意,而且有实施的雄心。据说,立园大花园后面就计划建一座校园,让族中子弟个个受到良好教育,振兴国业,报效国家,成为社会栋梁。但因之后日寇侵华,这计划毁于战乱,园主最后未能了此心愿。因此,立园园名与主人名字的相同,不能说只是巧合,而乃天作之合。

开平碉楼导游词2

开平位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广州110公里。清顺治六年(1649)设置开平县,1993年撤县建市。开平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5万人,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数百年来,尤其在十九世纪初期,广大侨胞为了防洪防匪,保护侨眷安全,纷纷兴建居守兼备的碉楼。这些碉楼与周边的村落、稻田、小桥、流水、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奇特而美丽的景观。

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开平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热点开平。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举目皆是,在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1800多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由旧中国迈进新中国,从一个世纪跨过另一个世纪,它们见证了开平侨乡从战乱走向安定,从萧条走向繁荣,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形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自力村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的。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该村隶属于塘口镇强亚村委会,有农户63户,村民175人,侨胞248人。侨汇是村民主要生活来源之一。

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西方国家来华招募劳工,一批批自力村村民开始旅居海外。二十世纪20年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侨胞便陆续兴建了15座能居能守的碉楼。这些碉楼均是铁门、铁窗,遍布枪眼,配备了枪械、铜锣、探照灯,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一旦有贼匪入侵,村民便躲进楼内与之抗衡,令贼匪望楼兴叹,无功而返。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本地出产外, ……此处隐藏17130个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互相融合,从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上能够看出。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亿元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齐,自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能够对碉楼四周构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能够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除了碉楼,开平还有许多关于侨民文化的遗迹,立园就是一处,它是1926年由当地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10年兴建的私人园林。

好了,了解完碉楼的历史、建筑特点、作用以及立园的简单介绍后,古游网这就带先您去开平的村落里看几处典型的碉楼。

自力村坐落在塘口镇,是碉楼最集中的村子。这个村子的民居格局与环境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美,村民们在碉楼之间都种满了荷花,放养着水牛,田田荷叶掩映着结构精美、布局和谐的洋楼,仿佛在中国的田园画中欣赏欧陆风情。全村共建有15座碉楼6座庐,庐就是指的西式别墅。最早的龙胜楼建于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1948年。全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中最精美的是铭石楼,它的主人广仁,在美国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成为本地首富。他善于经营,把家乡几乎所有的商品一一推向美国市场,神奇般地畅销。他用6万双毫银元在家乡修建了这座气派的豪宅。五层的铭石楼,底下四层朴实无华,第五层富丽堂皇,前部是一条宽敞的柱廊,八根柱子是爱奥立克柱式的,四周的平台是变形的罗马栏杆,正面正有中巴洛克曲线山花,下面是“铭石楼”的匾额,顶部有一个爱奥立克立柱中式琉璃顶的小亭子。内部装修更是华丽,大厅挂着四幅巨大的主人油画像,出自欧洲名画家的.手笔,好几只巨大的水泥箱是用来装钱的。之后,主人离开了那里,门窗封得极为坚固,是硕果仅存的几个保存完整的碉楼。楼里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搞笑,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铭石楼”左首的四层碉楼是“叶生居庐”,它的主人是广仁的伙计广宽。广宽当年为广仁打工,之后发财也建了楼,其规模仅次于“铭石楼”。“叶生居庐”被打开过一次,能看到的家财被洗劫一空,但据说夹墙中还藏了不少金子。之后那里被雷劈了两次,就是因为金子引雷。

村里最老的“龙胜楼”建成于1917年,是一座低矮朴实的众楼。在抗战时期起了大作用。它是自力村为数不多的众楼。当年日寇打过来时,那些私家豪宅穷人是进不去的,于是,全村的穷人都逃进了“龙胜楼”,日寇久攻不下,把村子洗劫一空离去,而大家因为这座破旧的小楼躲过一难。

开平碉楼导游词14

大家好!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刘思一,大家叫我刘导就好了。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开平碉楼。

碉楼的外型非常特别,是中西和壁的。开平碉楼下面是立体长方形的,上面却是像印度一样的装扮的,里面是美式的装扮。

碉楼主要分成三种类别:一、众楼。是由村民们修建的,用于集体避难和放财物。二、是由华侨人建的,他们投入巨大资本建这些碉楼,这种碉楼一般用于居住。三、更楼。是由许多村一起建的,用于照明和作为乡村地标。

开平碉楼中最有名的是赤坎镇的三门里的迎龙楼。此楼是开平最早的碉楼,距今至少有440年的历史了,是由关圣徒夫妇投资建的。这座楼非常大,要100多个小孩才能围住,这么大的碉楼占地面积有152平方米,共有三层,用青砖建成的,这座楼在避免洪水时发挥过重要作用。

这就是开平碉楼的一些简介,现在请大家细细游览,记住,在游玩过程中,请不要乱扬垃圾,让我们保护这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15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x。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但是从外形来看大致是相同的。如果从建筑材料来分,能够分成:石楼、夯土楼、砖楼和混凝土楼。

石楼的墙有是的加工规则的石块建筑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的石块自由的叠起来,石块之间用粘土粘接。但是,目前开平现存的石楼只有10座了。夯土楼在丘陵地带,是用泥做的。当地把这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此刻保存的有100座。砖楼主要在丘陵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

1、明朝的红砖。

2、民国时期当地的青砖。

3、近代的红砖。

这天开平现存砖楼差不多249座。混凝土楼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是当时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的建筑风格。开平现存混的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的数量最多。

我们此刻要去的自力村碉楼群到了,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排队下车。一眼望去,几座碉楼耸立在平原上。大家看,这座碉楼够“碉”了吧。它就像碉堡一样。大家来过这座木板桥,注意不要摔下去了。看,桥边停着的秋红蜻蜓轻轻地拍着翅膀,多美呀!小朋友们不要去抓它们哦,它们是益虫。

我们要看的碉楼到了。这座碉楼暂时没有开放,大家能够先拍几张照片再走。

瞧,这是铭石楼,是15栋碉楼里最精美的一栋,它花了三年时间建成。铭石楼的主人方润文是自力村人,早年的时候在美国谋生,也开过餐馆,有了钱之后,他就像许多的自力村人一样,花巨资回家乡兴建了碉楼。方润文先后娶了3位太太,结发妻子吴氏,妾梁氏、杨氏。此刻,铭石楼的首层正中悬挂着方润文同他的3个太太的大幅照片。看,照片用镶着金边的相框包着。相片中,方润文先生戴着眼镜,打着领带,身穿西装,一副洋派头。他的右边为元配吴氏,吴氏右边是二太太梁氏,方润文的左边是三太太杨氏。三太太是欧洲人,当年的村里人都说她长得很漂亮。

铭石楼的外形壮观,高6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中除了青砖是国产的以外,铁枝、铁板、水泥等都是是从外国进口的,水泥是英国进口的,铁门是德国进口的。中下部分结构简洁,刚才大家参观的第一层是厅房,2到4层是室。

大家请看墙壁上的鹿角,是他们用来当衣帽架的。每层都有鹿角贴在墙上,对面还放了镜子,这样方便换装。

大家注意一下铭石楼的窗户。所有碉楼的窗户都是这种结构。窗户有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玻璃,能起到提醒主人有土匪来了的作用,土匪从窗户爬进来时,会打碎玻璃;中间的那层是钢架,防止土匪进来;最外面的是一块结实的大铁板,能挡住子弹。

5层以上比较复杂、豪华。第5层是祭祖场的场所。看,他们祖先的灵牌是大理石,中间用玻璃封住,外面用黄金包。大家来看第6层,第6层平台正中间有一个望亭,能看到是否有土匪来到。为了防御土匪劫掠,铭石楼也设有枪眼,这种枪眼,里大外小,有开在墙体上射向院外的,也有开在地板上,射向闯进楼内的土匪。

当时的人们多聪明呀!碉楼,是他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他们最好的御敌场所。

《开平碉楼导游词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