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集合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正是初夏。
刚下过小雨,打开窗子,躁气扑面而来,望着湿滑的石板路,无奈笑笑,随手捧起一本书,就着细细的晨光,品着。
尘土飞扬的战场,随着淡淡墨香,渐隐渐显在眼前。
那是珠迸于玉盘,露撒于香兰,凤鸣于东山,龙啸于天穹。时急时缓,时扬时抑。时为流水潺潺,时为泰峰崩裂。
踏过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弦音漫漫,满室盈人,香火微明。帘外,正有三人跪坐。忽,弦丝慢转,时有鸟雀稠啾,往来轩外。忽,弦丝一紧,时有三马嘶鸣,奔于林内。声愈促,弦愈急,霎时戛然,满室寂静。卧龙居内,弦音再漾,羽扇轻摇。
看过朔气满天,雾色拂弦。笑意漫漫,满室醉人,依旧阖目。篷外,立有三千草人。忽,鼓声轻响,时有鱼虾往来,潜于水中。忽,战鼓雷鸣,时有万箭齐发,啸于雾中。声愈促,箭愈急,霎时戛然,满湖皆静。木船篷内,笑声再漾,映澜无声。
走过火光冲天,杀气四溅。肃气漫漫,满室煞人,旗声呼啸。岸边,正有八万战船。忽,铁链抖动,时有喊杀阵阵,回于湖上。忽,木浆快摇,时有火声阵阵,定于船上。声愈促,心愈紧,霎时戛然,战声皆静,赤壁崖上,刀声依旧,一骑无声。
书与我,已然两个世界,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轻倚在三国的路口。听风声四起。像这样,倚在窗口,看一行行隽永的文字,坐拥一杯茶的`温暖。这样的静,能让一颗心在浮华中得到应有的云淡风轻。
我想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故事中会看到不同的内在,有的人看三国,看到了阳刚之气,有的人看三国,看到了阴柔之美,有的人看到了喧嚣,有的人看到了婉约,只有用心品,总能品出不同的滋味。
每次轻抚淡黄色的书页,不由自主地想起黄沙纷飞的战场,慢慢的,渐隐在清茶中,消失在檀香弥漫中。
爱三国,爱你的动中之静,捧着书,回味慢下来的时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通俗小说的流传比正史还要长远,影响重大的也就只有三国史了。鲁迅说,“三国史不简不繁,正好作小说。”而罗贯中这位在那个时代被视为同妓女地位等同的通俗小说作家,穷极一生,写下了恢弘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留下了最为大气的一笔。
再读三国,就似平静的海面猛地掀起一股巨浪,激荡着内心沉寂已久的角落。
杨镇的一首《临江仙》,述尽了三国的恩怨情仇,分分合合,也述尽了英雄一生的豪迈,忠义,韬略和胸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被罗贯中选为三国演义开篇题词,也随着三国的流传而家喻户晓。读三国,不只是读书,更是读历史,读英雄,读战争,读忠义,读天下大势。古来小说千万,却只有三国一部那样波澜壮阔,读来恢弘大气,意犹未尽。
读三国,最吸引我的便是群雄之中如繁星一般的人物。诸如关张马赵,吕布典韦等武将,诸葛司马,庞统郭嘉等谋臣,貂蝉甄姬,大乔小乔等红颜,无不入木三分,令人意犹未尽。我敬佩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赵云的孤胆,黄忠的不屈,马超的直爽,也敬佩丁奉穿越雪山的勇气,敬佩程昱以死鉴上的衷情,敬佩杨修遗世独立的桀骜。三国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笔墨或繁或简,立场或好或坏,作者将每一个人都艺术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当诸葛大军败退,70岁的赵云一个人断后,斩杀韩式父子五人,吓得曹军无人敢向前挑战;当祢衡赤裸裸的站在曹操帐中,击鼓大骂;当杜宇率晋军撞过吴军连锁,统一天下;这一幕三国英雄豪杰英勇豪迈驰骋天下逐鹿中原的史诗在我心中激荡。而当曹丕见到甄姬的那一丝冒父之大不韪的心动,当子建写下洛神赋,当大乔小乔嫁与孙策周瑜,那一幕三国儿女柔情巾巾情长缱绻连绵润物无声的感动在我眼眸凝住。这一部三国,是英雄的三国。三国一共描写了超过一千七百个人物,可见罗贯中文笔之巨,叙事写人能力之强。
可读三国,更是要读出其中的忠义。忠义二字贯穿了三国全文。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刘关张三人的桃园之情。如若你用心的去读,你会被他们对于忠义的.坚守所震撼。刘备被曹操打败时,赵云带着甘夫人和阿斗身陷重围,甘夫人为了不拖累赵云投井自杀,赵云一个人带着还不足岁的阿斗,面对曹操的精兵强将,受伤无数次,舍命救出了刘备的血脉,是为了忠义二字。曹操被张绣偷袭时,典韦一个人挡住张绣大军,身中数十枪,鲜血流尽还是撑着挡住敌人,最终帮助曹操安然逃出,是为了忠义二字。当关羽被刘封背叛,不幸被孙权杀害,他座下的赤兔绝食哀嚎而死,更是将忠义二字诠释的鞭辟入里。乱世之中,群雄逐鹿,他们却始终坚守着忠义,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虽然说三国宣扬了刘备,关羽,诸葛亮,贬低了曹操等人,但我却认为其中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所期望的和平所努力着,并没有好坏只说,只是各为其主罢了。或许有人觉得刘备以天下人为重,而曹操却以自己为重。可曹操也是心系天下,只是受制于封建礼节而被人认为是奸雄罢了。他虽有杀害吕伯奢那样的为了自己存活伤人性命的毒辣,却也有因为马失控踩踏了庄稼割发代首的衷情,即使那是为了笼络人心,可他为的也是中国的统一。乱世之下,国之不国,唯有统一能救民于水火,从一开始的董卓,袁绍,到后来兴起的刘备,孙权,再到各方张鲁,张绣,刘表,公孙瓒等领袖,他们随心思各异,却都为之后的统一努力着。最终,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了大晋帝国,呼应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前文。
当我们的生活被现实侵蚀,当我们的热血被生活泯灭,一部三国,便是那重燃你心中熄灭已久的灯光的火把。一部三国,读尽世间豪情,读尽人间冷暖,读尽乱世英雄,读尽心中热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三国啊,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时代,是一个盛世,也是一个乱世。是中华民族由盛转衰的时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一个需要领袖的时代,也是一个诞生领袖的时代。在董卓废帝时,有多少人的野心重新复活,还有多少自持世家贵族的大夫欣喜若狂,觉得乱世来了,也意味这机遇到来。“这江山,有能者居之”,但也催生了战争。
在三国里,我要敬佩的是刘备的坚毅性格。坚毅的性格让刘备每逢绝境都不放弃,是什么支撑这刘备呢?我想也有这那争霸一方的.志气吧。还有曹操和孙权,这二人皆有相同之处,就是厚黑。其实在这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在曹操一生中,能够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大局,在对待异族的态度是无情,不讲什么圣人道理。虽然说曹操做过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是曹操是一个真性格的人。“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不足二十岁却执掌一方,可以说年少有为,虽然不是自己打的基业 ……此处隐藏4547个字……战中周瑜可真是神气,在东吴的'高层内部都惧怕着曹操,而曹操的来势汹汹另东吴更是焦急,于是周瑜出来了,他不但不怕曹操,还要与曹操抗战。结果与黄盖演义了一场苦肉计,里应外合,一把大火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也是精彩,为了与兄长刘备会面,一路上怒斩曹操的六名大将。三顾茅庐》最令我记忆深刻。在这个故事中,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还有一个故事: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里还有义、奸、智。关羽见证了义,曹操见证了奸,诸葛亮见证了智。读过这本《三国演义》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流转,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之一,虽然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思考,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蜀,魏,吴三国争霸,经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最后三国归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读到这首荡气回肠的词,我就会想起三国时的一位位英雄,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刻画了多少个典型人物,数也说不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称“三绝”的“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和“奸绝”——曹操。
称关羽为“义绝”我觉得很恰当,不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些耳熟生巧的故事,便是他的坐骑赤兔马在他被擒后竟选择绝食而死,从这点就能看出关羽的“义绝”,一匹马尚且对主人如此忠心,更别说它的主人了。美中不足的是,关羽过于自大,不然便不会有败走麦城的结局。
再说诸葛亮“智绝”,他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摆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这些事件使我对诸葛亮特别敬佩,只恨自己没有像他那样聪明的脑子。然而要说他聪明绝顶我却要反对,一个聪明的军师会在大事上犯错误吗?我想不能,而他却在街亭战时误用马谡,结果导致惨败,军事要地被敌方夺取。但是爸爸说诸葛亮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也没想明白。
至于曹操称为“奸绝”,我可有点反对,虽然他有“梦中杀人”这样奸诈的一面,但他爱惜人才,也有可爱的`一面,而且很会用兵打仗,仅用“奸绝”来评价他,我想太不公平了。
《三国演义》中的一场场战争,也让我这个军事迷看得欲罢不能。至今,我的眼前还时时浮现出战场中的刀光剑影,耳朵还回响着战斗的号角。我好想穿越到古代,去曹操身边当一个士兵,跟随曹操去征战大江南北;想看看曹操在败退中的三次豪迈大笑;想亲自去体验赤壁之战;我还想看看刘、关、张三顾茅庐,是以什么样的诚意让诸葛亮同意的;想看看关羽刮骨疗伤,我还敢看吗?肯定吓得睁不开眼;想看看张飞睁着眼睡觉的样子,一定很搞笑吧;我还要看看诸葛亮失算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算了,我的白日梦也不会实现的,倒不如再读读《三国演义》,不就是与作者穿越吗?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叫《三国演义》的小说,这本书深的我的喜爱。
《三国演义》产生于元末明初,是作家罗贯中写的。讲述里汉朝末期,诸侯,纷争兼并,最后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国演义》就是这一史时期的故事。所为三国即魏、蜀、吴三国。
三国演义里有用许多人物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有智有谋,印象最深的是故事《诸葛亮计退五路大军》。故事讲述了魏国司马懿请来了蛮王孟获、潘王轲比能和动物孙权以及魏国大将曹真、蜀国叛将孟达,兵分五路正准备攻打蜀国。
只可惜这一切被诸葛亮很快打听到了,他先派在潘王轲比能国家声望很高,被称为“神武大将军”的马超坚守西平关,潘军一到不敢进攻,自然退去;他又派大将魏延用“疑兵计”,将蛮王孟获迷惑其中,不战自退;然后模仿与叛将孟获有生死之交的李严字给他写了一份信,孟达定会以生病为由不参战,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就把这支兵打败:魏将曹真如果看到蜀兵不出兵,不久定会收兵;至于孙权,诸葛亮派人前往吴国与孙权讲明之间利害。并与其和好。就这样,五路军就都大败了。诸葛亮真是了不起,不费吹灰之力便把这五路大军击败。我真佩服诸葛亮的聪明绝顶,我要向他学习。
《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风云人物,有时间,你也可以仔细看一看!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势上演了一场借刀杀人的好戏。杨修妄猜曹心,曹操亦以动摇军心这个莫须有之罪杀之……这等举不完的例子尽显曹操多疑、妒才、残忍的一面。可是,细细推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处乱世之中,曹操怀治世之大才,另能图一番大业。倘栽倒在如吕伯奢此小人物中,岂不枉了天作之才?再且,身处庙堂之高的封建统治者其内心其实都是虚得很,他们害怕别人挑战自己的'地位,容不得比弥衡、杨修等人公然犯上,而必须杀之而后快。因此曹操必须事事留神,多作心眼,多耍手段。
《空城计》梗概:
这个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失了街亭之后,司马懿率领十万兵马向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诸葛亮临危不惧,却叫人大开城门,在门旁布置了二十来个兵士扮作老百姓扫街,然后他本人端坐城楼上燃香抚琴。司马懿领兵来到城下,面对洞开的城门,耳听诸葛亮的琴声,疑心有重兵潜伏,于是退兵而去。
好句欣赏: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表现出诸葛亮胸有成竹,足智多谋的潇洒风度。
2、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多疑和对诸葛亮的畏惧。
3、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孔明的分析十分精辟,简直就是心理大师啊。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这本书。书中一个个传奇故事令我深有感触,苦肉计、空城计、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等都让人拍案叫绝。
这本书的历史人物各有特点,阴险狡诈的曹操,义薄云天的关羽,机制多谋的诸葛亮,仁义慈悲的刘备……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尽显风采。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他的壮举之一。
一次,阴险狡诈的曹操派兵攻打东吴,用大船与他们交战,恰巧大雾弥漫。刘备的大军正缺箭,不过诸葛亮的机智帮了刘备的大忙。他让士兵们扎大量的稻草人安在船上,把船放到水中,每只船上点了几根火把,人站在船舱中。刚好大雾朦胧,曹军看不清,把箭全射到稻草人的身上。再把箭集中起来就可以用了。几天后,这些箭都被用来攻击曹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