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雷家书读后感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1“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题记
楼适夷评价它为“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186封家信摘编而成。其中,最长的书信长达7000多字,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意与希冀,可谓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有傅聪、傅敏二子。傅聪是享誉世界的钢琴家,而傅敏则为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在给儿子写的信中提到:“长篇累渎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一一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主要内容,除生活琐事之外,还谈及了艺术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傅雷旨在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期望其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总之,《傅雷家书》充满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殷切期望,例如其在书信中坦言,“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同时凝聚着傅雷对祖国的高尚情感。
《傅雷家书》无处不在的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及至健康等全方位教育。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比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他是儿子尊敬的长辈,在与孩子探讨学习、做人、艺术的同时,不厌其烦地告诉远在他国的儿子要时刻保持一颗爱国的心及一腔爱国主义情怀。他又是儿子最好的朋友,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亦父亦友,这就是傅雷。
记得其中有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友”飛飛子立,落落寡合为孤独贴上标签,为多少孤独者所抵触,所抗拒,然而与其在孤独中自怨自艾长叹无人知心,不如在孤独中让脑与心坦诚相对,给灵魂以自由,探索内心世界。鲁迅是孤独的,他在无尽黑夜里独自忍受着怒与悲,“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孤独赋予了他清醒,他凝国仇民痛于笔端,书满腔热血于纸间,用清醒的思想,忠实的灵魂唤醒万千麻木之躯,终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
傅雷虽去,但家书仍在,感情仍在,思想仍在。我们的生活也会像家书一样,漫长、缩倦,有所期待。
傅雷家书读后感2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那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仅有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能够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提议,便是期望经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活力)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后感、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终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3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就应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能够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
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理解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校园,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 ……此处隐藏9922个字……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心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傅雷对儿子的爱,他与儿子的书信往来一直不断,每一封都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牵挂,他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地完成,毫无草草了事的'意思,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稳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不为父母不知父母恩,做了父母后才能理解傅雷的细腻心思,儿子稍晚些回信,夜里就翻江倒海。也想到了我的母亲,每次回家看我不舒心一定要问东问西,一定要了解清楚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何解决才肯罢休。也许读完这本书,你会对自己的父母多了几分理解,也许你会在对待孩子上有自己的反思。
作为“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其实也诠释了母爱的真理。当看完这本书时,感慨颇深,想到了我的母亲。其实我的母亲也是这般慈爱的啊!母爱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其感情之纯真、质朴,真是令人动容啊!亲爱的妈妈,自从我不由自主的跟随你进入医院妇产科之后,我的双眼就从此印入了你的生命为我付出毕生心血的影像。妈妈,你从我虽有生命但还不曾出你肚皮睁眼看世界的十月时间里,你巳经让我感觉到了伟大的生命母爱。因为,从你有了我,你的生活里就从此将我的一切放在了你考虑事情的首位而宁愿牺牲自我。从我踉跄学步到依呀学语,再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期间贯穿的你和爸爸每天晚上带着我从小提琴一级学到最高级,风雨无阻地教育成长我直至大学和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知道,妈妈你性格刚毅又爱憎分明,你视家为生命的全部。后来,我结婚了,离开你和爸住到自己的小家,我把生命的余下大部份时间交托给了我的小家庭。我知道,你舍不得让我这块你心头掉下的肉离开你而去独立组家生活,因为你一直而且永远会视我是你永远永远的小呵护小可爱小心肝小女儿!我知道,妈妈你对我的养育之恩希望之情,我也许用一生都报答不完你对我的恩情。然而,我还是想,能尽量多的给你我对你的回报。工作后的每年母亲节,我都要为你精心挑选一份礼物想送给你。而你知道后总说,其实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开心就好。这句话,听得我心里酸酸的。一句妈妈我爱你,多么的轻描淡写,又怎够承载我对你的感激?
傅雷家书读后感14闻此书名,初,竟觉得得不过如此,甚至感觉无聊。《傅雷家书》这个名字一听,便知是家信编成,而别人的家信又有什么好看的呢?无非家长里短,信笔闲谈,再言便是其中的写作技法,写信的人,是要谈事情的。不会似散文家雕段琢词,不会如小说家咬文嚼字,这种简单的文章,岂不是浪费时间?
明显,我当初不知道的是“傅雷”这个名字背后多么深厚的含义与重量,我更不理解这一封封家书所含的情,所示的意,所藏的识。万里笔墨,触处皆至心,傅雷做为伟大的一名学者,翻译家,为自己的儿子创造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成长环境,再把儿子送去远洋留学后的这一封封家信来往,淋漓尽致地表达他对儿子的关心与期待。字里行间,亲情的'味道是处处可寻的,读《傅雷家书》,光用理智去看是不行的,更多要用心去品。
首先从看完全书的感受谈起,从整本书的篇幅就能看出,傅雷的家书还真不少,一页页纸,一段段话,都是间断的信件内容,是用字句借以时间堆成的大山。山里的岩石多种多样,有关切的嘘寒问暖,有耐心的教诲训诫,有细致的提醒鼓励。有人说文字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时代的痕迹,那么傅雷家信里字字句句,都浓浓酝酿父子情深,这给人的感受是尤为深刻的。
再来说说内容,傅雷的儿子傅聪是一位在国际上十分有名的钢琴家,他与朗朗一样,也是从小练钢琴。从本书序言了解到,傅聪从小练琴也是由父亲极为严厉地在监督和教导,而从信件中可以看到的是,各种如“我爱你”“相信你”“希望你”……毫不吝啬表达爱意的话,丝毫不见各种严责苛打的话。在我看来,正像是傅老先生打小就培养的植株,终于一日参天,那种欣慰与喜悦无以言表。傅雷是深爱着他那孩子的,所以才会为他的成长处处担心。一片海,一块洋,隔着千里万里,丝丝情脉靠笔墨传递。傅雷自然,欣然放了手,从此他的信里,不会再说“钢琴某某音不要总弹错”,而是讲“要天天坚持练”。他没再多去过问儿子音乐的手法,而是一笔一划写下他所觉得重要的做人道理。他相信他的儿子,他把他与儿子的地位端平,诚恳地为儿子出谋划策,让其自己做着选择,而不至于沦落的像大多空有学识而无主见的人一般,正如他说的,他相信啊。而且,也正是这种教育,才让傅聪黑白健上跳动的指尖如此成功。
从全书带给人的启发,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里前行,注定有几个人对我们的生活不平凡,可能是父母,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我们不仅要珍惜他们,更要尽自己所能而努力,以求不辜负,以求相伴无悔。
傅雷家书读后感15读《傅雷家书》,由于对时代背景不是特别了解,也没有高深的艺术修养,所以家书的内容都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傅雷给予儿子那深邃如同大海般的情感,却无法忘记。傅雷曾在给儿子的信里说:“要嘱咐你的话是说不完的,只怕你听的起腻了。在外好好利用时间,不但要利用时间来工作,还要利用时间来休息、写信。”牵挂与担忧之情溢满了字里行间,足以让读者动容。
“可是等到空下来,或是深夜,就老是想着你,同爸爸两人谈你,过去的,现在的,抱着快乐而带点惆怅的心情,忍不住要流下泪来,不能自已。你这次回来的一个半月,真是值得纪念的,因为是我一生中最愉快、最兴奋、最幸福的一个时期……只要常常写信来,只要看见你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满足了。”这是傅雷的夫人梅馥写给傅聪的信中的一句话,虽然不是这本书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却令我感触颇深。自己的儿子只身前往遥远的海外,离开生身父母之乡,不免在想到他的孤寂与无助时,又是泪眼朦胧。父母爱得那样深切,花了那样多的心血,在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即使知道儿子离开他们飞往他乡会有更好的前途,可是这是以园丁的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早晚查看信箱,左等右等,焦急万分,在这本书中,不难见到傅雷与妻子急切期盼儿子来信的场景,“终于你的信到了!”似乎是终于松了一口气,看似平凡的思念,可是没有亲身经历过又怎么知道思念的愁苦呢。
傅雷的文字让我看到了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虽然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舔犊之情放在第二位,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这种夹在老师的教导与父母的关爱之间的话,是不同于一般父母的,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的家书,传递于大洋之上,是多么渺小却又珍贵的存在,悠悠岁月,茫茫大海,只有书信在这些长时期,遥遥数万里的两地之间,把一家人的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掩去了俗不可耐的矫揉做作,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只有作者亲手一笔一画写在纸上的文字,才能让观者感受到真切的温暖,无论电子邮件或是电话短信,都是远隔千里的,在眼前的只有冰冷的屏幕,人与人的距离远了,也生出许多隔膜和冷漠。不禁又想到了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题目:书信应存还是应亡?也许傅雷的家书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别忘了杜甫的一句诗:‘家书抵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