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5-07-28 19:33:1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合集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作为老师,也要抽出时间及时的给自己补充能量,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的成长和进步。前两天一个好朋友推荐让我看看《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说这本书特别好看。正好自己去逛书店的时候碰到了这边书,所以买来看一下,看完之后感触还是很大的。

小说的主要情节时主人查尔斯作为一个股票的经纪人,家中有贤惠的妻子,有儿有女,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只是因为他心中燃烧的没有泯灭的火苗,他对画画的挚爱,他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时突然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没有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自己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

所有人都会以为追逐梦想的道路非常美好,道路处处有惊喜,其实并不然,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会有荆棘,会有坎坷,这种梦想的追逐也不是喊几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去自我实践。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大学时间的那一些浑浑噩噩的怎么去度过自己的时光的,在大四的时候,我暗下决心自己要考研,每天嘴上喊着自己的口号,别人出去玩自己就在图书馆学习,其实扪心自问当时自己身在图书馆,其实自己的`心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自己说着要追逐梦想,但是在自己实践操作的时候并没有自己下功夫,没有去披荆斩棘的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梦想就离我越来越远了。

梦想的实现,肯定是要经历一定的苦难之后才会开出胜利之花,正如查尔斯,在追逐自己做画家的路上,先是经历了生活的窘迫,五年之后身体上的疾病缠身加上心理上的挫败感使他奄奄一息,这样的挫折和苦难并没有你使他回归自己的舒适生活,仍然坚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个小小的梦想,后来他又被流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上,还和一个土著的女人结了婚,但是后来又不幸的患上了麻风,致使双目失明,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却画出来了盛世之作。

看完这本小说,心情很复杂,不知道怎么评价他的功过,在自己离开家的那一刻,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但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那种铁石心肠,我相信在生活中我是无法喜欢上这样的一个人的,纵使他多有才华。但是又想到了心中有梦想,到哪里都是远方,为了追求真理,为了追寻自己心中的那簇火苗,坚定不移。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外面飘着雪花,我想到了很多,想到那些为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的伟人,想到了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一个个有目标的人,想到了原来自己,反思现在的自己。

扪心自问,安于现状和追逐梦想,你会选择哪个?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有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六便士是现实,是衣食住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书中斯特里克兰原来的生活是众人赞许甚至向往的:有恩爱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一份虽无聊却收入不菲的工作。“现实”是极有道理的,价格更高的食物的确更美味,更具营养价值,无论我们追求与否,“六便士”都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

月亮是理想,是从心所欲,是看似飘渺的追求。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为了梦想几乎放弃了自己前半生奋斗所获得的一切。他说“我是为了不愧对自己而不顾一切,就让那梦想的熊熊烈火,烧掉所有道德与社会的羁绊,烧亮我穷尽一生的追求。”他在现实与理想中选择了理想,用美好平静的生活换来了传世芳名,他不是为月亮而放弃六便士的嚆矢,只是其中的成功典型。“理想”亦是极具道理的,不从心所想的去追求,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多优秀,昊大无边的天,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一轮明月,成为多少人追逐的美好。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割舍,如果做不到斯特里克兰般的绝对,我们不妨于现实的路上向理想的方向奔跑,袁隆平热爱研究,致力于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如今的他让理想充满现实意义;霍尊热爱传统、弘扬传统曲艺,人们喜爱欣赏他,也喜爱欣赏着传统曲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多崎作自儿时起就喜欢观察火车站,长大后成为火车方面的工程师。由此可知,梦想与现实可以兼得,正如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所写“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其实梦想是一个说出来就矫情的东西,它就像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的一颗种子,只有破土而出,奋力生长,终有一日开出花来,才能光明地凌驾于现实之上,让所有人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在现实中苦苦坚持,我们别无选择。廖一梅有言“跟梦想有关的一切对我是禁忌,在生活里你可以随意伤害我,我无所谓,但是你不能碰我的梦想。”把理想藏在现实之下,仅仅是因为理想尚未开花,不代表有人可以伤害种子。

倘若月亮与六便士不可兼得,我会首选天边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毛姆这个作者今年突然进入了我的世界,从上一本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开始,因为前面两本书读得十分枯燥,所以问若水推荐一本可以一口气读下去的书,于是第二本毛姆的书进入眼帘《月亮与六便士》。

刚才简单查了一下,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这个名字倒是起得非常有意思。看书的时候没有去查这本书的背景,但是一路看下来也知道主人公大概在历史上可以找到原型,而且多半是个印象派的画家。我对印象派的画作知之甚少,也是要通过搜索才知道他是以保罗·高更为原型创作的这个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他那本书评让我开了很多窍的原因,我这次突然能够看得出这本小说了那些起承转合的戏剧冲突了,毛姆去推进这些冲突的写作手法也很特别,用一个第三方转述或者听说的方式,让故事的冲突层层递进。最意外的是主人公最后结束于塔希提,这个地名对于我来说实在有点太过熟悉,从神盾局特工第一季开始就被寇森反复提及“It’samagicalplace”,然而事实却完全不同。高更真的葬于这个小岛上,毛姆也是在这个小岛上游历之后写成了这本《月亮与六便士》,以至于我都要开始相信这真的是一个magicalplace了。

我其实很羡慕这种找到人生意义的人,无论是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是意外之喜突然找到的。思特里克兰德可以突然之间抛妻弃子放弃证券行的工作开始颠沛流离的专心做一个画家,在某种程度上令人羡慕,现实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命中注定的destiny,也许是美剧看得多了,这个频繁出现的词总是让人疑惑,难道真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destiny?还是这些不过是电视剧或者小说里的镜中花水中月?思特里克兰德有时候也厌恶自己身上的人性那一面,所以才会在偶尔表现出来以后显得冷酷无情。也许艺术家们真的要远离尘世,才能找到那种精神巅峰(疯)吧。

最近一段时间的闲散倒 ……此处隐藏7704个字……地生活,这样命运之神才不会注目我们。让我们去寻求淳朴、善良者的爱吧。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我们小小的角落,像他们一样平静温顺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当你的所作所为超出一般人的认可范围之外,他们就是觉得你脑子有病,没有个性

亚伯拉罕没个性。”“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但磨得很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货币,代表显示与卑微,月亮是这世上遥不可及的事物,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代表了无数人心中崇高的理想。

这是一本讲述关于理想和现实的书,正如书中的毛姆所说,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看抬头看天。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放弃了稳定体面的工作和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疯魔一般地踏上了学画之路,从衣冠楚楚地证券经纪人开始流浪,而当现在的生活越背离原来安逸的生活环境,他就离自己的理想越近,灵感也不断涌现。

当然彻底抛弃自己的肉身时,他精神中最有艺术气质的一面终于通过他留在塔希提小岛上的画凸显出来。

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岛上贫病交加悲惨死去的一幕令人震惊,这和其留下的惊世名作被毁一样让人惋惜却又无奈。

斯特里克兰的行为让一般人难以捉摸,仿佛一直有一股冥冥中的力量让他着了魔般走上作画之路。

正如作家刘瑜所说“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斯特里克兰的眼中,他的人生价值仿佛就是不顾一切代价,舍弃一切欲望,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无疑是在他自己的人生中绽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在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感到骇然并且敬畏的。

在结尾处,斯特里克兰将自己的画作付之一炬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踩着无数追名逐利之人的身躯,打破了一切世俗的枷锁,身旁仿佛是高高在上的圆月。瞬间感觉到在主人公的'面前,自己的一切世俗痕迹原形毕露,在一瞬间自己羞愧难当。

作者毛姆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叙述斯特里克兰的故事,看到了他因为看清人性的宽容,让我在羞愧之余似乎又能找到一丝安慰。也许我无法抛弃手中的便士,单纯地仰望着空中的月亮。

但这是一个人的选择,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是一成不变的活着,也不是不顾一切地追逐心中的理想,也许我们能在两者中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方向,只要专注于此,付出努力我想便是好的。

当然生活中不能没有便士,但也不能没有月亮,没有月亮的人生终将沉沦于便士的铜臭,我尊敬那些追求便士心怀月亮的人,也同样对那些追求月亮的人报以祝福。

也许看完这部作品有许多人对于人生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看法,也许在一些人眼中,斯特里克兰的所作所为是完全自私自利的,不负责任的,也许在另一些人眼里,斯特里克兰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崇拜的;我想这些都无可厚非。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月亮与六便士”,听起来就像一幅惊艳绝伦的画: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偏偏抬头看见了月亮。那一瞬间血液的凝固又沸腾,一瞬间仿佛献上了灵魂,肉体凡胎浮生百态都成了枷锁。那该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惊艳与永恒,经历了巫山沧海,满目所及自此非云非水。

于是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了工作和稳定的生活,抛弃了家庭妻儿,宁愿忍受别人的误会与诋毁,忍受流离饥苦的生活,毅然决然投入了绘画的怀抱。不,不是忍受,忍受者证明在其中获得痛苦,但思特里克兰德毫不在意,他的目光甚至从未在这些困苦上停留过一秒。他满心只有绘画,他说他必须画画,“就如一个人掉进水里,那么他游泳的好坏都无关紧要,他要么挣扎,要么被淹死”。他的决然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地步。他说爱情是一种病,他只在某些时候才需要一个女人;他说孩子即便饿死了也同他没有干系;他无所谓所有人的`厌恶与鄙视;他不能忍受任何桎梏,清除所有阻碍,即便遍体鳞伤鲜血淋漓。

思特里克兰德逐月而去。我同许多人讲思特里克兰德,而这些人中大多数批判他的不负责任随心所欲,剩下的大多诚恳的表示了他的勇气令人钦佩。

当我们用现实的眼光思考思特里克兰德,其感受不会比读完百年孤独好上半分:譬如月亮离地球足足36.3万千米,还得是在近地点的时候。

如果说“月亮”是毛姆用的一个比喻,那么本体可以翻译成理想,但它却是高于理想的理想:你渴望在后花园的游泳池边喝着86年的拉菲,同美人谈论着康德;或者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被人们称为“现代的莫扎特”,都不重要,这些可能不是地上的六便士,却充其量只算得上是楼顶的英镑。月亮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是巫山沧海,是毕生所求,是刻在骨头中的。而泱泱四海八荒,上下近万年,有多少人连生命中的月亮是什么都不知道,遑论那刹那的惊艳与永恒。即便有幸得见,有多少人却低下了头,为了生活和家庭,因为恐惧与不安,宁愿假装没有见过。那么那么多的人此生便沉溺于缓缓的溪流,无缘悬崖瀑布。

那么,你可会弃了六便士,甚至英镑黄金,一心逐月而去?只是在此之前,我只希望,能够得见月的清辉洒满青石的街道,像一幅美丽的画儿。

睡前想:你可会弃了六便士,甚至英镑黄金,一心逐月而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月亮与六便士》中“月亮”指的是诗和远方的田野,是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眼前的苟且,是现实。而当你面对这一选择,你会如何抉择呢?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他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有一个平凡的生活,有妻子,有自己的孩子,可他觉得前半生度的如此空虚,他决定抛弃自己的妻儿,放弃荣华富贵,放弃物质享受去追求艺术穷困潦倒,书中说他“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毛姆是这本书的作者,他用现实中的保罗?高更的形象去塑造斯特里克兰德,塑造了一个生前被世人唾弃,但死后却被受推崇的画家形象。

斯特里克兰德抛弃现实而勇赴理想,像主人公那样的人也有许多,如贝多芬,为了理想到最后听力渐渐无法忍受;还有梵高,最后穷得一文钱都没有,自杀了。

也许你会羡慕斯特里克兰德那样,如脱缰了的野马那样奔放洒脱,可谁又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呢?亲情和友情难道就可以抛弃吗?规则和秩序难道可以无视吗?只有约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斯特里克兰德确实是才华横溢,但他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在妻儿方面上不闻不问,为了追求艺术,而没有与妻子联系,一幅无所谓的样子,真令人作呕。

斯特里克兰德也是许多艺术家的典范,为了艺术而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书中也有一个正好与之相反的人,他选择了六便士,选择了现实,他就是斯特略夫。

他有极高的道德情操,先后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和斯特里克兰德,可斯特里克兰德却恩将仇报,夺走他亲爱的妻子,所以他选择了委曲求全,我想你们应该会觉得他很蠢吧!但他却无条件支持了艺术,是斯特里克兰德的反面,他虽然选择了六便士,但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不管他们怎么选择?作者毛姆都是最清楚的,无论是理想还是现实,都会是伴随着美好与伤害。正如书中所说“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你认为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我觉得不管是哪种选择,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价值。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